第九十章 晴天霹雳(1 / 2)

 禽蛋交易基本走上了正规,加上周荣发他们在三官塘桥市场的身份和地位,早就掌握了一条从收购到批发再到零售的完整网络,何况现在市场的成型和合法个体户光明正大的身份,做起生意来也轻松了不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么全身心地扑在上面,担惊受怕,累死累活了。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他们三个着实赚了不少钱,在许多人还怀着憧憬的梦想,为万元户而努力的时候,他们却早已经挖好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桶金究竟有多少,周荣发从没说过,郭亮也对此守口如瓶,但曹青大致能估计得出来。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这笔财富在后世不算什么,可在眼下却是骇人听闻的,试想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万元户被报道的时候就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动,何况他们的资产已不仅仅是万元的概念了,这要说出去还了得啊!

“胖叔,你们的生意不是干得挺好么?怎么?又琢磨着搞新花样了?”

“还不是你舅舅!”郭亮抽着烟道:“他说这禽蛋买卖再干也就这么回事了,还不如趁现在形势好想办法搞点其它的买卖。多一条路子多一个机会,既然做了买卖这行,人嘛就不能老盯着一个碗里食。”

周荣发这话有道理,按着后世的说法就是多面投资,分摊风险。何况,现在又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社会上的机会是大把地,凭周荣发敏锐的商业头脑不可能看不到这些,以三官塘桥的生意为基础,着手向其他行业发展是明智之举。

“那你们商量好了?想搞做那行?”微微点头,曹青忍不住问。

“哪里有这么快,还没呢!”郭亮笑着摇头道:“上星期大家才碰的头,老大把这事给提了提,这不让大家开动脑筋出主意么?不过……虽然最后怎么干方向还没定,但我们总觉得找时间去广东那边转转应该没错。”

“广东?”

“怎么?你小子不知道那边搞了个特区?”郭亮还以为曹青不明白他们去广东瞧瞧的用意。笑着解释了几句,最后又道:“广东那边靠着香港,许多稀罕东西都能搞得到,比如说四喇叭、八喇叭的收音机,音乐卡带,电子表。哦对了!还有现在特别抢手的喇叭裤、牛仔裤,这些都是好东西啊!倒腾点回上海卖卖,保证一抢而空。”

“倒爷?”

曹青脑海里瞬间闪过这个名词。忍不住笑了。是地。倒爷!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发达起来地人大多都是倒爷。把沿海地区。特别是临近香港地特区搞一批紧俏商品。再倒回内地转手卖出。这里面地利润空间非常巨大。往往有些倒爷干得好地。一来一去倒上七八回。赚个几万十几万根本不希奇。更别说本钱十足地周荣发他们了。如果把资金全部投进去地话。曹青估计倒个两三回就能跨入百万富翁地行列了。

当然。当倒爷也是有极大风险地。这种活在眼下依旧是属于投机取巧地罪名。不查出来还好。一旦给抓住货物没收是小事。弄不好人还得搭进去。不过。商人逐利。做倒爷地收入之高足以使许多人甘愿冒险。不怕牺牲。前仆后继。

“胖叔。您和我舅舅好好说说。干这个风险实在太大。就算要干千万别自己出面。找几个人替你们搞货就行了。”考虑到安全。曹青好心提醒了郭亮几句。郭亮笑着一口答应。还说曹青这小子现在越来越像大人了。这些话其实周荣发也说过。毕竟到现在为止周荣发办事一直小心地很。考虑周全。从不轻举妄动。

听了郭亮地回答。曹青这才定下心来。既然他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些。曹青也就放心了。分手之前。曹青还给郭亮出了几个主意。告诉他假如真要去广东搞东西地话。那些可以搞。那些要小心。香港人地货也不全都是些好货。买地时候必须看准质量。要不然弄一批样子好看。质量却很烂地货回上海砸手上就不值得了。

和郭亮分手后。兴冲冲地曹青带着他地宝贝回家了。到家地时候天色已黑。楼下已成固定地“电视放映站”早就挤满了人群。曹青把车停好提着旅行包和熟悉地邻居们打着招呼。直接上了楼。

“青青。回来了没?过来快过来!”

刚回家把旅行包在床底下藏好,门外就传来了荣发奶奶的喊声,曹青连忙应了一声,整理了一下床铺,一分钟后到了荣发奶奶家。

进门一愣,怪不得今天楼下的电视放映站没瞧见家里人呢,原来大家都在荣发奶奶家坐着呢。老伯伯、高强、韩萍、小芸、荣发奶奶、周荣发他们全在,除了他们几个,居然连白芳也来了,脸上微红着,嘴角含着幸福的笑容,依维在周荣发的身边。

“出什么大事了么?白芳也来了?难道是……?”曹青没想到屋里会有这么多人,微微一愣,随着看见白芳后脑袋里猜到了一点儿,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询问,耐不住性子的小芸就提前揭开了迷底。

“哥哥,哥哥!舅舅和舅妈要结婚啦!”小芸嘻嘻哈哈地跑来,在曹青耳边说道,高兴得两眼都成了月牙儿。

“恭喜舅舅,恭喜舅妈!恭喜奶奶!”这是好事啊!周荣发和白芳的恋爱长跑终于走到终点,看着这对幸福地人儿,还有笑得合不拢嘴的荣发奶奶,曹青连忙向他们道喜。

曹青这么一说,屋里众人全都笑了,荣发奶奶开心极了,周荣发更是满面春风,而白芳的脸儿更红了几分,还有些害羞的低了低头,但脸上的喜悦之情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按着时间算,周荣发的婚事怎么着也得明年才办,因为明年才是白芳毕业的时候。没想到这事会提前一年定了下来,曹青高兴之余难免也有些奇怪,直到听了他们的说话后才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校的大学生是不能谈恋爱和结婚地,这是这个时代的规定。但对于白芳这种知青政策上也有网开一面地特例。毕竟,国家才刚刚恢复了高考,第一第二批大学生大多都是因为文革给耽误的知青们,这些知青许多人年龄都很大,有些还早就当了爸爸妈妈,要是学校还是按着一般政策来硬性规定的话。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何况,周荣发和白芳的年龄都不小了,在后世尚可称为年轻人,但在大多二十出头就成家的现在来说,他们的年龄已经跨入了大龄青年地行列,这些原因加在一起,虽然周荣发早就打算等白芳毕业后再办事,可经不起荣发奶奶地一再催促,再加上白芳地岁数考虑。两人经过商量后还是决定在今年五一就把这婚事给办了。

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还因为白芳地母亲。前面说过,周荣发和白芳之间已经得到了白芳父亲的同意。但是白芳的母亲却一直都不满意周荣发做自己的女婿,起初是因为周荣发没有上海户口,作为在云南知青的周荣发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只有一个独女地白芳母亲根本不想看见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户口没有工作的人,无论这个年轻人多么优秀,她都不会答应。

知青大返城后,周荣发地户口算是解决了,但别忘记周荣发的工作却依旧没有着落。为此,白芳的母亲不知道向白芳提了多少次,要求白芳转告周荣发。想娶自己的女儿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要不然她这关还是过不了。可是,周荣发找工作哪里这么容易呀?知青大返城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了待业青年,别说是工作了,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何况周荣发父亲早去,家里只有一个年迈,同样没工作仅仅靠政府补贴生活的母亲,就是想顶替进厂也没半点路子。

再者。周荣发在三官塘桥的生意做得不错,政策开放后做买卖也成了正当职业,何况他现在的收入又不错,虽然不像国有企业里旱涝保收,也没劳保,可他一年赚的钱几乎快顶得上别人干十年二十年地了,让他现在丢弃自己的生意进厂当个拿固定工资的工人,周荣发也不肯啊!

前些时候,白芳的母亲得知周荣发非但不想办法托路子进单位。反而跑去工商局注册了个体户。成了大家眼里都瞧不起的三流人,这下可把她的肺给气炸了。白芳的家境不错。父母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家长往往都很好面子,白芳的父亲还比较看得开,因为同时男人也很欣赏周荣发不屈不挠地性格,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看来只要小伙子人好,对白芳真心,做什么职业都没太多关系,而白芳的母亲却截然不同,根本不像她父亲那么好说话。

在白芳母亲看来,她的掌上明珠绝不可能嫁给这样的人,要是传出去有一个既没有工作,还当了被人瞧不起的个体户成了她的女婿,这脸都要给丢尽了。为了这事,白芳母亲从一开始还模棱两可的态度转为了坚决反对,硬是要拆散这对鸳鸯。当然,白芳也是铁了心要和周荣发在一起,无论她母亲怎么劝,怎么说,都不肯回头。

这事在白芳家闹了好些天了,白芳母亲几乎什么硬招都使了出来,可就拉不回女儿的心。无奈的她脑筋一动,放软了口气,表面似乎把这事暂时搁置,暗地里却自作主张联系了几个她自觉得很不错地年轻人,把白芳给骗去“相亲”。

开始白芳还以为她母亲终于想通了,见母亲柔声和气地和自己说话,还邀自己出去逛街散散心地时候很高兴的答应了。没想到这散心居然是相亲,白芳前一刻还愉快地心情顿时沉了下来。

面对着被母亲骗去,还被母亲夸得花好稻好的“对象”,性格外柔内刚的白芳当场就毫不客气地挑明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而且此生非周荣发不嫁的决心。说完这些话,白芳连母亲气急败坏地劝告都没听,一个人就跑了,留下那惊愕无比的介绍人和“相亲对象”还有满面尴尬、恼怒的白芳母亲在那边面面相觑。

这些事成了导火索,白芳觉得再这么拖下去母亲搞不好还会搞出什么花样来。为了让母亲死心,也是为了自己终生幸福,白芳找周荣发商量后决定提前结婚。

“荣发。什么时候办事?”高强关心地问道。

“我们明天就去开证,办酒定在五一劳动节。”周荣发笑呵呵地说出了他们打算。

“好好好!早点办事早点生孩子,你姆妈还等着抱孙子呢。”老伯伯在一旁高兴地笑着,连连点头。

“芳芳,你爸爸妈妈都同意了?”周荣发和白芳的事大家都知道些,高强还不放心地追问一句。

“我爸爸早同意了。就我妈……算了,不提她了,反正明天我们拿了证她也反对不了。”白芳很有自信地回答道,望着周荣发的目光中充满了幸福和爱意。

看着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大家都为他们祝福,尤其是荣发奶奶,对白芳这个媳妇最是满意,如此漂亮,如此懂事。又如此善解人意地孩子,真是几辈子修来的好福气啊!

大家都为他们的婚事感到高兴,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可不知道为什么。曹青隐隐约约似乎感觉到了莫名的不安,但这感觉只不过一闪而过,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是休息日,一大早周荣发就特意穿上了逢年过节的才穿的新衣服,怀着激动和期盼地心情坐在家里,等着和白芳约好的时间一起去民政局开证。

“舅舅,五一节时候喜酒怎么办呀?”小芸一想到有喜酒喝就馋得口水也要掉下来了,嘻嘻笑着问着周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