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 兵临城下(2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381 字 2019-10-08

袁承志惊道:“为何下狱。长伯兄勇冠三军。孝闻九边。乃是大明的柱石。是何人陷害于他。”

袁崇焕道:“罪名是勾结叛党刘子光。为父清楚这孩子。绝不会和刘子光那逆贼有什么來往。怕是在儿女私情的事情上栽了跟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痴情了。”

袁承志点了点头。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长伯兄家有娇妻美眷。还是昔日秦淮河的头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可是吴三桂常年累月在外征战。红杏不出墙才怪呢。怕是因为女人的事情惹到了某些权贵而下狱。唉。这种事情真是爱莫能助啊。”

袁承志表面上黯然神伤。其实内心深处却又有一丝窃喜。若论大明朝的少年英雄。刘子光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头一号。那第二号就数有着“白皙通候最少年”之美誉的吴三桂了。现在这两个人都完了。自然桂冠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正是真英雄大显身手的好时候。西夏帝国倾巢而动。兵锋直指中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啊。凭着手中十万雄师。胸中数不尽的文韬武略。能做的可不仅仅是封侯拜相了。即便是另起炉灶。成就万世基业也未可知啊。

“承志。你來看。”袁崇焕又拿起了地图呼唤儿子。袁承志赶紧把飘远的思绪拽回來。來到父亲身边。像模像样的研究起战略。但是内心的小算盘却开始打起來了。

本书一起看。支持正版《铁器时代》。请登陆

京城动荡。六部瘫痪。都察院御史但凡有些骨气的都挂印而去。皇帝受了惊吓。卧床不起。大权更加旁落。魏忠贤的权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内阁在他手中如同玩偶一般。全政都由他一手操控。为了进一步掌握军队。他紧急任免了一批总兵以上将官。并向京营禁军派驻了监军。每个营都有一名太监。四名锦衣卫坐镇。监军的职位在营官之上。为了防止叛乱。军火库的钥匙掌管在监军手中。沒有他的首肯不能擅自动用。军中有能力之人尽皆被排挤出去。阿谀拍马之徒上位。原本还算有些战斗力的京营禁军迅速败坏。

魏忠贤可不管这些。此时他正春风得意。信心极度膨胀。想当初黄金荣用了几十年才爬到的位置。他几年就达到了。虽然现在沒有给自己加什么九千岁的头衔。但那些都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朝廷上下全是自己的人。文有侯恂、冒辟僵。武有袁承志。江南税赋何止千万。出产的粮草军器足以让他底气十足。不惧怕任何外敌的入侵。

东林党都是软骨头。除了一些又臭又硬的家伙挂印而走之外。大部分人还是投归自己门下。一口一个魏公公叫的亲热的紧。黄宗羲是世外高人。也不和自己争权。只是迫于无奈安排了自己的几个亲戚担任武职。这也让魏忠贤很是满意。普天之下他唯一忌惮的就只有远在海外的刘子光了。

不过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等江南造船厂的大炮舰造出來。管他逃到天涯海角。一定要抓回來凌迟处死。方能放下心中包袱。

朱由校不能生育的秘密魏忠贤知道。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热衷于大肆屠杀那些宗室子弟。后续计划他都想好了。过一段时间献一个怀孕的女子给皇上当妃子。过了十月之后自然有皇子诞下。到时候就可以掩天下悠悠之口了。这个孩子自然要出自他们魏家了。说到这个就生气。魏良卿和魏良栋两个侄子都不争气。一个被大火烧死。一个离奇失踪。想要传宗接代。还得再找人。唉。咱家要是下面还在。该有多好啊。

清晨。紫禁城。魏忠贤正在批阅奏折。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朱由校不勤政事。魏忠贤倒是勤勉得很。每天早早起來大模大样地用朱笔批阅各地呈上來的折子。大有勤政爱民之风。

忽然门外有个小太监迈着小碎步跑进來。魏忠贤眉头一皱刚要呵斥。小太监低声道:“魏公公。大事不好了。江北发现大队骑兵。”

“哦。有多少人。打的什么旗号。”

“不知道。地保说他们沒有旗帜。不过看装扮似乎不像中原人。起码有一万人吧。”

魏忠贤的眉头渐渐拧了起來。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子光的余孽死灰复燃了。不过这并不可怕。隔着长江天堑不说。还有十几万京营大军和高大厚实的南京城墙呢。就算來个几万人又能如何。

“哼。來的正好。咱家这就登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