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分析问题(1 / 2)

 孔府的家处理完了,朱由校终于又偷得了几日清闲;朝中并没什么要紧的政务,大多都是交由内阁处理,随后他只要御笔朱批签个名就行了。这几日,他一直都在教导弟弟朱由检,陪伴妻子张嫣,还邀请在京的两位叔叔参加家宴,享受着平凡人家的亲情。

天启元年九月四日,贞皇帝葬于庆陵。说实话,他的便宜老爹朱常洛死的太早了,只作了一月天子,泰昌年(1620年)只能被视作万历时代的延续,旧时代彻底走进了坟墓,天启时代开始了。

庆陵原为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英宗复辟后被废弃。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加之国库空虚,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光宗建陵,只得将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

不过即便如此,当朱由校看到庆陵的财政预算时,心里还是“戈登”一下,停了半拍。

“永寿,叫户部太仓库、兵部常盈库还有工部节慎库的人把财政收支表带过来。”朱由校坐在桌前,用手按摩这太阳穴。妈耶,果然当家就明白柴米贵了呀。

虽然室内的烛火很亮,九月虽已入秋但天气依然炎热,但朱由校手里拿着财政报表,却只觉得天昏地暗、心里也是越来越凉。目前的情况怎么说呢?财政收支“极其平衡”,随时都处于赤字边缘。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明代的财政问题十分严重,财政崩溃是大明灭亡的最重要的间接原因之一,但当朱由校亲自数据(甚至是粉饰过的数据),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时,他还是有些崩溃的。

“皇爷,您没事吧。”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看见朱由校的脸色越来越黑,有些担心。

“无妨,让王大伴担心了。其他人都退下吧,内相留下帮我。”

内相指的就是王安,‘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所以又有‘内相’之称。其他看到这番情景,也明白皇帝是真的怒了,他们此时也不敢触他的霉头,马上退了出去。看来朝堂平静不了。

“王大伴,还请为朕解惑。”朱由校还年轻,刚登基不久,朝廷上还有许多陈规陋习、‘约定俗成’尚不了解,需要王安这样忠心、有才干、对朝中事物了如指掌的老内官帮忙。以前总是认为财政改革可以缓缓,看来自己错了。他需要快点厘清弊病,并且对症下药,大明需要一味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