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多事之秋 重制版(1 / 2)

 “王恭厂的事情处理好了吗?”靠坐在床榻上俊美少年放下手中的茶杯,如是问着。

“皇爷,都处理好了。王恭厂己经迁到京郊了,万事妥当。皇爷心系京城百姓安危,皇上宽仁啊。”站在一旁的年轻太监弯腰回答道。

听了方才小太监的话,少年皇帝的眉头才略微松开,摆摆手让他出去。没错,这位少年皇帝是个穿越者,16年前成为了刚出生的皇孙朱由校,也就是未来的天启帝。如今他己经登基半年有余了,但穿越以来所做的唯一可称道的大事恐怕也就是迁移王恭厂了,将其迁移到了京郊,如此一来天启大爆炸想来应该是将不会发生的,至少不会伤及平民。

当然,发明创造什么的他其实也搞了不少,在他还是皇孙时就曾力求万历爷支持,利用皇庄来生产手纸、玻璃、肥皂、香水等等事物,起初确实挣了不少银子,但不久就被人仿造,价格大跌,再加上底下人手脚不干净,如今的收入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每年也就获利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对于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但对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于大局并无影响。

技术专利权对这个时代来说并不现实,但商税、盐税呀,这些问题虽然很难办,却是迟早要处理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朱由校大大增强了对皇庄、官营产业的控制力,如此一来许多事也就好办了: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对经济的管控能力增强了,虽然很小,但有胜于无。现在的大明朝廷还不至于像后来崇祯是那般年年入不敷出,而且现在的内帑也在朱由校的影响下要比历史上要充实的多。

在登基后,他便立刻命令上林苑监、司苑局的人寻找并试种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不过时间太短,且尚未推广,未见其成效。

海河连运的事虽还没有眉目,但好在输往辽东的军需、军饷已被成功改为海运:物品先从天津走海路运往旅顺口、宁远城(兴城),再转陆路运往绵州,以供应辽沈防线。如此虽然损耗增多,但所经过的人少了,贪墨也因此大为减少,真正用到实处的银子反而增多不少;而且海路总比陆路要快得多。

朱由校也趁机到皮岛(今朝鲜平岛),建定军镇,又在山东与辽东之间的长生岛、大小长山岛等一连串岛屿上建立军事据点。

总体来说,目前为止他对这个世界的改变还是微乎其微的:世界还是那个不断前进的世界,大明还是那个日益腐朽的大明。但这不能怪他,虽然他前世喜爱历史,可也做不到对每个细节都一清二楚。况且前世的他只是一个小市民,当过的最大官职也就小学时的班长而己,又怎会有什么治国理政的经验,而作为这一世的朱由校也从未受过什么皇室教育,甚至詹事府(皇储教育机构)的人都未曾见过几面,连识字方面都是以他自学为主,所以治国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他能做到的只是给大明续命而已,至少绝不能使神器落入异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