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之清末有血20(1 / 2)

超级穷人 十二桃 15591 字 2019-10-26

 外卷之清末有血20

第20章潜艇

“为什么不能采用双动力呢?”白小天笑眯眯的反问道。

“双动力?”老约翰一下站了起来:“您是说,水上使用汽油机作动力,水下则用蓄电池驱动。”他猛拍了一下脑袋,狂喜:“哦,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会没有想到。该死、该死,惭愧,惭愧,先生才是潜艇专家,令我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当然这其实也并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如果加装通气管也就是在在艇上设置一根通向水面浮标的管子,或者是安装一个超过水面的长烟筒来排烟的话,空气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当然处于隐蔽考虑,最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采取双动力。但是增加通气管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用处。”白小天决定再给他一击:“有了通气管,潜艇就可以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半潜。也就是潜艇虽然潜入水下,但是通气管还露出水面,这样做既可以达到隐蔽的效果,在茫茫海面上要发现一根通气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保持高航速。因为众所周知现在的电动机的马力实在太小。”

老约翰彻底呆住了。他算是明白了,眼前这个人是在潜艇方面实在比自己强的太多。他呆呆的又问了一句:“还有吗?”

看我整不死你。白小天心里知道老约翰跟他走应该没有问题了,不过让他心服口更有助于将来的工作:“例如潜艇的外形。”

“外形?”老约翰嘴巴张得大大的。

“老约翰,您认为潜艇与一般的水面的舰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白小天的笑容就像幼儿园里给小朋友们发糖的阿姨:“当然我是指采用了双动力以后的潜艇。”

“如果采用了双动力的话,那么……它、它要经常在水下航行。”老约翰说道。

“正确。潜艇与水面舰船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要经常在水下航行,所以,在设计潜艇的时候,如何克服水的阻力,提高潜艇的水下航行速度,是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白小天神情变得无比严肃:“根据流体学家的计算以及上千次的反复试验,我们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水下航行,水滴状是阻力最小的。在同等动力下,它的速度至少要快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说着白小天拿出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致的图形:“你看,就像这样钝钝的头部,圆滚滚的身躯,看起来就像一个水滴。当然实际上它要更细长一些。”

老约翰已经彻底被征服了,虽然他不知道水滴型是不是有确实如此的优点,但是他已经深信不疑了。在这个人面前,自己之前的设计的确是一无是处。

“您是日本人?”老约翰问道。

“为什么这么问?”白小天反问道。

“我的邻居是个日侨。我和他相处的很不愉快。”老约翰谨慎的看着白小天。

“放心,我和你一样,对于日本人没有好感。”白小天大笑。

“那就好、那就好。”老约翰兴奋得搓了搓手:“先生,你放心,我一定会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潜艇。”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可是……”白小天摇了摇头。

老约翰狐疑的望着他,不知道白小天为什么忽然露出这种表情。

白小天轻轻的摇了摇头,叹息道:“老约翰,你说为什么现在各国都没有重视潜艇了。要说潜艇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而且相比来说成本也不算高,可是现在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对潜艇给予足够的重视。”

白小天知道这话其实也不全对。再过几年法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军强国中重视潜艇的国家,可惜,他们的决定最后成为了各海军强国的笑柄,耽误了十余年后,法国不得不再次花重金投入战列舰的攀比大赛中。而正因为法国的这个决定才使得美国、德国的舰艇总吨位迅速超过了法国。使得法国不得不把主要的思维从海军转到陆军上来。当然从后世来看,法国的决定其实也不能算错。要怪就只能怪他们的理论太先进,不是有句古话叫作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吗?再加上法国的执政者们不是穿越者,因此没有在巨大的压力前保持坚定的坚持下去。当然了,当初法国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省钱。因为海军实在是一个太耗费金钱的军种了。而似乎小成本的潜艇能够为法兰西海军找到一条特别之路。可惜,最终法国还是失败了。那自己呢?

“这个……”老约翰沉吟了一下,犹豫的说道:“我想主要是因为潜艇大多数还处于理论状态……”

白小天摆了摆手,“老约翰,你说的不对,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而如今的鱼雷既是一种昂贵的武器,又是一种战斗效率很低的武器。”

老约翰默然了。

鱼雷一词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是1800年左右由罗伯特?富尔顿首先使用,他描述了一种能够携带大量火药在敌人船只水线下爆炸的装置。选择这个词可能因为这种设备和雷鱼(torpedofish)一样都和振动有关,或者因为装药的爆炸把鱼震昏了。十九世纪大部分时期,鱼雷用于表示所有水下爆炸装置。大卫?布什内尔、罗伯特?富尔顿、塞缪尔?柯尔特和其他早期发明家关心的是固定式鱼雷,也就是现在被称作水雷的装置。最早使用鱼雷的记录在1801年,罗伯特?富尔顿用一个有20磅火药作为爆破装药的水下爆炸装置在法国布列斯特击沉了1艘小船。沙俄在18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固定式鱼雷。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中用于封锁亚述海到黑海的出口,波罗的海用于防御科隆施塔特和斯维堡。4艘英国船在科隆施塔特附近水域撞上固定式鱼雷,尽管都没沉没,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美国南北战争中,邦联海军使用了几种不同型号的鱼雷,取得比俄国人更大的成功。22艘联邦船只被邦联海军鱼雷击沉,还有12艘被击伤;如果算上汽艇等小船,击沉数字将上升到29艘,击伤为14艘。

而让鱼雷真正的机动起来,由防御性武器变成进攻性武器的思想则最初是由富尔顿提出,他在十九世纪早期设计了一种悬臂式爆破装药(斯帕鱼雷)。美国南北战争中,美国联邦海军和美国邦联海军都使用了挂在悬臂上的爆破装药。最著名的战例是1864年10月海军上尉W?B?库欣在北卡罗来纳州普利茅斯击沉邦联海军小型铁甲撞击舰“阿尔伯马尔”号。联邦海军的鱼雷还击伤了5艘邦联船只。

从1870到1880年,大部分海军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的机动鱼雷。一个容器中的爆破装药以固定舵角避开船艉和船舷。拖曳时,拖绳和船体中心线成45度角。当鱼雷接触到敌人船只,装药被电力或触发引信引爆。

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一名奥地利海岸炮兵军官提出一个设想:用一艘小艇运送大量炸药,使用一台蒸汽或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动力,通过电线遥控操舵攻击敌船。在完善想法并公布前,这位不知名的军官就去世了,他的手稿落到奥地利海军上校乔万尼?卢比斯手中。这一想法的潜力给卢比斯留下深刻印象,他制作了一个模型艇:使用钟表的弹簧发条作为动力,在远处通过电缆遥控操舵。因为对这个装置很不满意,卢比斯在1864年卖给了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怀特黑德当时在亚得里亚海滨的奥地利阜姆港(现在克罗地亚里耶卡)的阜姆技术工厂当经理。怀特黑德对这种武器的潜力也留下深刻印象,决定制造一种在水下设定深度航行相当距离的直航鱼雷。

怀特黑德向全世界海军推销他的鱼雷。1868年推出两个型号的产品:

1.长11英尺7英寸,直径14英寸,重346磅,装药40磅硝化纤维素。

2.长14英尺,直径16英寸,重650磅,装药60磅硝化纤维素。

这两种型号的鱼雷航速都为8-10节,航程200码。报价为小型每条600美元,大型每条1000美元。

1869年,英国本土水域一次成功的示范性攻击后,皇家海军(大英帝国)也对白头鱼雷产生了兴趣,于第一批定货。1871年,海军部购买制造权在英格兰沃尔里奇的皇家实验室开始生产。很短的时间内,英国生产出被称为“沃尔里奇”或“皇家实验室”的仿制怀特黑德鱼雷。

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中国海军也追随皇家海军购买怀特黑德鱼雷,很快怀特黑德鱼雷出口到全世界。到1877年,怀特黑德鱼雷已经达到航速18英里/小时时航程2500英尺或航速22英里/小时时航程600英尺。压缩空气压力也提高到接近1100磅/平方英寸。

截止1880年,接近1500条怀特黑德鱼雷卖到以下国家:英国254条,德国218条;法国218条;奥地利100条;意大利70条;俄国250条;阿根廷40条;比利时40条;丹麦83条;希腊70条;葡萄牙50条;智利26条;挪威26条和瑞典26条。

怀特黑德在这种新武器上取得迅速的成功:第一条实验型鱼雷进展顺利,4年内进入大批量生产——对于任何一种新产品的发展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就。

第一个试验样品准备完毕。按照怀特黑德的设计,模型在一台双缸往复式压缩空气发动机推动下以6.5节航速跑了200码。推进用的压缩空气储存在鱼雷空气瓶中,压力为350磅/平方英寸。

奥地利是第一个对此发明表示兴趣的政府,购买并在1867-1869年继续进行试验,最终于1869年以未知价格从怀特黑德那里购买生产权并允许怀特黑德销售自己的鱼雷给其他政府。

俄国的文献宣称第一个自推进水雷(鱼雷)是俄国发明家I?F?亚力山大罗夫斯基于1865年发明。尽管亚力山大罗夫斯基的鱼雷试验取得成功,俄国海军部也宣称怀特黑德的鱼雷不如亚力山大罗夫斯基的鱼雷好,还是首选购买了怀特黑德的产品。

到1886年的这个时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鱼雷基本上都是怀特鱼雷,或者是怀特鱼雷的某种改装鱼雷到。尽管包括怀特黑德鱼雷在内的鱼雷技术一直都在努力更新改进,到1877年,新推出的怀特黑德鱼雷已经达到航速18英里/小时时航程2500英尺或航速22英里/小时时航程600英尺。压缩空气压力也提高到接近1100磅/平方英寸。虽然怀特黑德鱼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两次出售生产权给美国海军——1869年报价75000美元,1873年报价40000美元——都没有被接受。一名沃尔里奇实验室的雇员要求纽波特鱼雷工厂雇佣他,为此愿意移交鱼雷的设计图和规范。虽然档案显示美国海军拒绝了这一私下勾当,仍然有一套设计图被交给了当时的军械局局长杰弗斯准将。设计图没有使用,但1881年春天新闻界报道此事后,引起杰弗斯准将和怀特黑德在美国的代理罗伯特?赖恩斯长期法律诉讼纠纷。

怀特黑德鱼雷反响摘要如下:它潜在的巨大影响“比以往任何投产的武器更深刻震撼了海军的战术家们”;但怀特黑德鱼雷似乎在美国海军的战术家们那里得到了相反评价。1873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机动鱼雷》的论文称述:“我们的结论是怀特黑德—卢比斯鱼雷不适于战斗舰支在高海况下使用,它只能用于防御港口和袭击锚泊的船只。”当时海军主流意见是怀特黑德鱼雷太脆弱、太复杂、太“神秘”。

但是这样的怀特黑德鱼雷依旧不理想,在作战中鱼雷的战果常常是零,而鱼雷的价格又很高昂,属于贵族武器。当时在一份英国出版物上列举了怀特黑德鱼雷的缺点,如下:

1.装药太小,无法有效破坏有众多水密舱的现代化铁甲舰。

2.精度不可靠。虽然通常能命中300码内的船只,但不稳定,怀特黑德鱼雷的航线偶尔会发生漂移,尤其当载船以一定航速向舷侧水面发射鱼雷时。操作和发射过程中,水平舵、方向舵和其他露在雷体外的设备容易受损。由于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或制造不理想,水下发射同样也会遇到问题。

3.怀特黑德的制造费用超过500镑,而且还必须加上购买专利权的费用和发射器具的开销。

4.复杂。鱼雷包括一些精致复杂的机械。

5.难于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接受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6.维护困难。必须仔细维护,保持鱼雷和发射装置清洁有效。

7.发射后无法控制。这和前面提到的精度不可靠增加了舰队作战中使用这些鱼雷的困难。

8.动力危险。高压空气可能会炸坏鱼雷。被敌人炮火命中将增加这一危险。

9.占用空间。特别是考虑到附属装置。

不但以上被许多批评家公认的缺点不可轻视,而且专门建造用来携带怀特黑德鱼雷的鱼雷艇这时也没有以前那么受关注。由于生理极限,艇员不可能长时间在小艇上生活。怀特黑德鱼雷艇太大,无法搭载在一艘军舰上,但它们又小得不能自己在海上巡逻,只能移交用于港口和江河防御。

1873年,舒瓦茨科普夫公司——后来的林机器制造股份公司)——开始生产基于怀特黑德的鱼雷。舒瓦茨科普夫鱼雷性能如下:长14英尺9英寸,直径14英寸,航速23-25节时航程220码,22-23节时440码,重磅,气瓶压力1500磅/平方英寸,装药44磅硝化纤维素。而舒瓦茨科普夫公司把这种鱼雷卖给德国政府指定的国家:俄国、日本和西班牙。因为舒瓦茨科普夫鱼雷完全用青铜制造,对比钢制的怀特黑德鱼雷,耐腐蚀性成为其主要卖点。

白小天对此很以为然,他认为之所以这个时代的潜艇不受各国重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鱼雷不过关。其他潜艇本身的问题其实还不太突出。或者说还属于可以容忍的程度。这个问题实际上即便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依旧很突出。如果不是鱼雷这种武器不够理想,那德国的狼群战术威力就更会上几个台阶。而且德国的潜艇就决不会把主要目标放在商船,主要战术用在破交上。

鱼雷的问题综合来说主要就是三条。一是鱼雷装药太小。对于战列舰之类的大型舰艇来说,往往要几枚鱼雷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对于潜艇来说,这就是个大问题。潜艇就好比是个刺客,讲究的就是一击必中。哪里可能有几次出手的机会。即便成熟的潜艇通常有三、甚至四个鱼雷发射管。但是这个问题很严重。不过,这主要是炸药的问题。白小天已经基本想到了对策,只要能把合成氨的解决,相信这个问题就去了一半。虽然他自己基本忘光了化学,但不要紧,只要找准方向,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鱼雷的航行精度不稳定。这无疑是个**烦。现在他能想到的也只能是鱼雷尾巴上加陀螺仪,只要再进一步,他就没办法了。当然方向还是有的。那就是自导。怎么解决却是一头雾水。这三就是鱼雷的速度太慢。航程太短,尤其是有效航程更短。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办法,似乎,即便后世,鱼雷这种武器,大部分还依旧不处于超视距的战斗。

至于鱼雷的费用昂贵倒还在其次。

不过,白小天想关于鱼雷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能够解决的。要不岂不白穿一回?于是他拍了拍分明有些的老约翰的肩膀:“好了,老约翰,别想了。鱼雷的问题,总能解决的。你要放宽心,把精力放在潜艇上,至于鱼雷的问题,我来找人攻关。”

“也只能如此了。”老约翰的信心表现得明显不是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