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帝后(1 / 2)

 四月二十八,下午四点半。

京城,乾清宫。

御前总管太监陈秉正捧着一个铁盒,脚步匆匆走进了乾清宫。他身材瘦削,相貌清矍,面白无须,看上去文质彬彬,不知情的人见到他,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教书先生。

陈秉正是天子龙潜时的王府总管太监,天子即位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了御前总管太监。

如今内官中有三个大佬,分别是陈秉正、伺候太上皇的大明宫内相戴权、伺候皇后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这三人中,戴权是当之无愧的老资格,不过如今在宫内的权势和地位已经远逊于陈秉正,夏守忠则敬陪末座。

陈秉正到了东暖阁外,让门口的小太监禀报,随后被准许进入。平时他都无须禀报直接进入,只是这几天天子心情十分恶劣,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几天前,天子收到扬州来的急报,得知林海重病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当着几个大臣的面砸了茶杯。

之后的这几天,天子脸上就没出现过笑容,重责了好几个太监宫女。

天子登基已经十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处理朝政从不懈怠。他每天都会批阅大量奏折,此时也不例外,他正坐在榻上翻看奏折,不时提起朱笔写几个字。

天子的相貌只能算是中人之姿,小圆脸,眉毛细长,额头略高,鼻梁高挺,三寸胡须略显稀疏。嘴唇很薄,这让他看上去有些刻薄。最大的亮点就是眼睛很大,目光幽深如潭水,似乎能一眼看穿人心。

陈秉正走到近前,把手中铁盒高举过头,轻声道:“启禀圣上,扬州八百里加急。”

天子脸色大变,以为是林海的死讯,立即放下朱笔,拿过铁盒验看了火漆,确认无误后打开封口,取出了一份奏折。随即他愣了一下,这份奏折的字数太多了,竟然有十几页之多。

天子先看落款,赫然是林海那熟悉的签名和印章,他脸上掠过一抹不敢置信的惊喜,急忙从开头开始看。

陈秉正给天子换了一杯茶,低头侍立在一旁等候吩咐,心中忐忑不安,奏折中若是林海的死讯,只怕大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好日子过。不料等了好一会儿,也没见天子发怒,他悄悄抬头望去,只见天子红光满面,双眼放光,显得情绪高涨。心里不由好奇,莫非林大人安然无恙了?

左侧墙边,高大的西洋自鸣钟不紧不慢走着。

足足过了一小时,天子才掩上奏折,对陈秉正得意地笑道:“小神童学了一身本事回家了,不但治好了如海,而且还献上了一个绝顶妙计,一旦成功收获巨大!小小年纪就知道为朕分忧,不枉朕的疼爱啊!”

陈秉正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立即笑开了花,躬身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陛下龙威庇佑,小神童自己又吉人天相,出现这种奇迹,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天子哈哈大笑,此事若是成了,不但干涸的内库会被填满,而且对自己准备实行的变革计划也是一大助力。所需要付出的又微乎其微,岂能不做?他把奏折放到抽屉里,加了一把锁,然后起身在屋内走来走去,脚步显得很轻快。

过了一会,天子回身坐下,吩咐道:“请内阁三位大学士来见朕。”

陈秉正躬身领命,刚要转身离去,天子又叫住了他。

“等等!不必了!”

“喏!”

陈秉正应了一声,回到桌前垂手侍立。

天子取出一张纸,回忆了一下刚才那道奏折中的内容,开始缓慢书写。

他写了几段之后,忽然自嘲的笑道:“小神童用词用句别具一格,朕有些不太适应,竟然不知道怎么写了。”

说罢,他打开抽屉锁,取出奏折摊开在桌上,对照着又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