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贾诩毒计(1 / 2)

北地枪王张绣 嬴放勋 5230 字 2019-09-08

 大笑。陈宫却是开口说道!垂公,此时形势极为有利,如今并州、凉州皆在主公手中,明年可趁草原胡人大战之时挥师向北,将整个河套之地收回,大军将先汉所建北长城悉数夺回,主公对胡人之形势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张绣听得,郑重地点了点头小现在张绣所夺回的一段长城,乃是最南面的长城,乃是战国时的赵长城,后经反复加固修筑,可以说是汉人最后的防线。这段长城一旦失守,南面将无险可守。而秦皇和汉武两代则在夺回河套地区之后在黄河以北的地方修筑了两条长城,汉武时期所筑的较秦皇时期所筑的更北,这两段长城才是真正戍卫边疆之处将此两处长城夺回,就如陈宫所言一般,对草原是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得了河套地区,此地经过西汉和东汉两代开,早就成为了一个肥沃不亚于益州的大粮仓,不过由于天气关系一年只能有一到两熟,不过粮草运输与益州相比又便利了许多,总而言之夺了此地对张绣展极为有利。

这时,见得张绣颇为意动的钟臻忽然清咳了一声,说道:“公台之言虽然有理,但今年大战出动了如此多兵马。各地存粮几乎耗尽。若要出兵。最起码要到明年秋收之后才耳以。

而且缺以为夺此地容易,守长城却需要极多的大军,加上并州内部的守御,主公最起码需要增兵十五万,其中五万守雁门、壶关等各处对幽、翼险关要隘,十万乃是守北长城的边军,这里面步卒和骑兵都不可少,这里钱粮耗费极多。虽然夺回河套,主公可得一产粮要地,但关中存粮最起码要支撑边军第一年的耗费之后才能让河套之粮供给边军以及并州大军用度

钟棘刚说完,诸葛糙又说道:“除此之外谨觉得夺回河套还有一介,大问题。南匈奴内附。朝廷已经允许南匈奴在河套地区内居住,但这些胡人强大之后就叛,弱小之时就附。如若不能有一有效的办法将这些胡人彻底解决,河套地区一日也不能完全安定下来。”

张绣听得,默点了一下头。钟躲所提出的问题的确很重要,不过也并非没有方法可以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军出击。抢夺胡人的粮草。以战养战。只要以战养战一年,就可以渡过了第一年的消耗问题。边军就可以建立。而且还可以消灭不少对大汉有威胁的胡人。

而诸葛谨所提出的问题点涉及到更加根本的问题,从中可以延展到对胡政策,不过在这方面历史早就给了张绣解决的办法。那就是进行民族大融合,让胡人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不过这汉化不是如历史上一般由胡人主导,所有磨难和痛苦都由汉人承受,而是反过来由汉人主导。至于胡人要承受多少磨难和痛苦,要流多少血,这就要看他们何不合作了。合作主动接受汉化,那就少流血。不接受那就等着张绣的大军吧。

张绣既然计较已定,便笑道:“元常所言亦容易解决,明年秋收之后大军出征,三月之内攻下河套。打到北长城那里。至于粮草问题我们也学一回胡人,他们抢我们汉人这么多,难道我们就不能抢回他们?抢夺胡人粮草,加上关中的支持小我军就可渡过冬天。至于后年那就出长城外抢,如此一来大军之补给就解决了。至于子瑜所提出之问题,本将就要治下胡人包括羌氐等族,皆要穿汉服、学汉话、学礼仪改汉名。匈奴人哪个不服就打到他服。西凉这边则可慢慢来,如今几年下来这些羌氐胡人已经学了汉话和礼仪,有些胡人也开始穿汉服,至于改汉名就暂且让他们同时拥有汉名和本族名,不须百年,这些地方就再无汉胡之分了

众人听得,纷纷倒吸了一口气,张绣此举说难听点就是灭族不是从血缘上灭族,而是从文化根源上灭族,这与胡人要灭汉人衣冠宗庙的情况一模一样。从三代开始汉人就不住与胡人接触。从东夷、北秋、西戎再到后来的匈奴以及现在逐渐强盛起来的鲜卑、乌桓,这些民族通过不断的战争或是自愿汉化已经有不少融入了汉民族中。但这仅是少部分。胡人的种族实在太多了。

可能现在鲜卑、匈奴、乌狂都灭了之后,柔然、突厥、契丹、女真就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如果单纯以武力。张绣相信就算国力再强,打得多也会有衰败的一天,故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胡人汉化。以武力征服还不如以文化征服为主,武力征服为辅。双管齐下才是最好的办法。

张绣刚提出此法,众人心中还有些疑惑,在这时代的人眼中。胡人都是不服教化的,若非如此这些胡人就不会如此蛮横,胡人汉化从来都是他们主动的,不然的话就算汉人要他们汉化也无用。但在张绣看来却不是如此,胡人不服教化那就强制教化他们,文明程度低的民族用不了这种办法,但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却可以用这种办法。张绣自问,就算穿越之前的一千八百年后,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于中华文明。一千八百年后的人觉得自己的民族文明落后,那是因为受挫折太多了,失去了自信的同时还将自己民族的长处也抛弃了,反而将别的文明弃之不要的糟粕争着抢回来,这在张绣看来明显是愚蠢至极。不过一千八百年后的张绣改变不了现状,但身在汉末这个大时代,以张绣现在手上的能力确可以。

以科举和其他各项制度对世家的特权进行改造。是为了让汉民族的展更具活力。而对胡人的强制政策则是拓边之策。在现在这个时代,世界上能形成独立的高等尖明的仅汉民族一家,西面的伊斯兰文明还未兴起,更西面的罗马文明也逐渐衰败,走下去就是西方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直到千年之后他们的文明才正式升起,这时代就是汉民族展的最好时

张绣的野心很大,但他知道人的生命有限,在他有生之年能平地大汉中割据一方的诸侯,结束乱世已经很了不起,要更进一步只能依靠他的后人。但张绣并非只有勇力,还有领先这时代的知识,只要确立好制度,汉民族就能一直展下去,并且以高等的文明一直进行着文化征服。

扯远了。张绣提出此法,就料到手下文武可能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不过张绣相信。具需要一段时间,这些站在时代顶端的精英就会想明白张绣此法的用意。

听完了张绣的话,武将一边最先作出反应,赵云和太史慈虽然不是太赞同抢夺胡人的做法。但也不反对。无论是出身在河北的赵云,还是少年时候曾经在幽州游历的太史慈。都知道胡人的残暴,故此他们不会出言反对。

庞德出身在凉州,对于这种抢夺粮食是司空见惯,不过对汉军抢胡人这种倒逆过来的方法,初听之时觉得有些奇怪。但细想之下亦觉得张绣所言有理,怎么胡人抢汉人可以,而汉人则不能抢胡人。

其余高顺等将自然也不反对,如此出来。张绣所提出明年出击河套地区抢胡人粮草以供大军用度之事武将一般没有一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