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宗城下董卓战黄巾(2 / 2)

北地枪王张绣 嬴放勋 5945 字 2019-09-08

张济苦笑道:“连我这个校尉都能看出,董将军又怎会不知。但朝廷诏令要董将军接过大营之后立即出兵进戮贼兵,董将军也要尊朝廷诏令,且早上董将军与我等计较已定,明日或可一战。”

张绣听了之后奇道:“军中士气不振,董将军竟有破敌良策?”话中却是表露出不相信。

张济说道:“董将军言贼兵多乃乱民,兵器战甲均不及我,而贼兵仅是人多,连胜之下士气如虹,但兵败却如山倒。前番卢中郎已连破贼兵,贼兵士气比之我军亦是不遑多让。明日出阵董将军却要先使斗将,斗将若胜,则此战必胜,擒下贼张角亦非难事。”

听了张济的话张绣才明白董卓使的是何计,却是问道:“斗将若败,如之奈何?”

张济却是自信地笑了笑,说道:“此番随董将军前来者尚有西凉大将牛辅、李傕、樊稠,皆随董将军征战西凉日久,量小小黄巾贼兵并无可敌之人。”

听了张济自信满满的话,张绣暗中却是撇了撇嘴,想道:“牛辅、李傕、樊稠也叫猛将?董卓未得吕布之前恐怕也只有一个华雄能称作猛将,不过现在看来华雄尚未投靠董卓。当然自己也能算一个。况且黄巾之中并非没有能人,活到灵帝死后还到处抢掠的黄巾实力都是不弱,如果这里面随便有几个出来,那董卓现在的手下并无一人是对手。”张绣的这种猜测其实并非无道理,盖因董卓要对上的乃是张角主力大军,黄巾有名战将中定然会有几人,况且张绣却是记得董卓这一仗是必败。

面对张济的自信,张绣只是随便应和着,他心中虽然不同意,但却并没有说出来,张济自己说了一阵之后听得侄子沉默,也知道侄子不太同意他的话,就并没有再说下去,叔侄两人便在帐中吃喝之后张济便让人领张绣下去歇息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董卓领着大军整齐地列阵在广宗城外,而黄巾军也一改往常守城的姿态,大开城门,无数头戴黄巾的贼兵从城中涌出,看情形犹如铺天盖地,少则数十万人,多则有百万众,就算是戎马数十年的董卓见得脸上也不由得变了数变。

而今天张绣却是如昨天一般打扮只是身上多了一套锁子甲,骑着马与张济两骑孤零零地立在营门不远处,却是董卓命张济负责守卫大营,于是张济便领着张绣立在营门外一开阔处观看前方大战了。

列阵完毕,张绣却是听得一人大叫道:“金城樊稠在此,敌将谁敢一战。”

听得樊稠叫阵,张绣也没有在意,在他眼中董卓麾下除了华雄外其余武力均是差不多,也说不上谁强谁弱。这时却听得黄巾之中有人纵马出阵,大喊道:“天公将军座下渠帅管亥,今日定斩汝头。”声若洪钟,隔了数万人的后阵处张绣和张济叔侄也是清晰可闻。

听得管亥竟然也有如此声音,张绣却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心中却是猜测,不知道那以大声闻名的张三爷嗓子有多厉害呢?

但很快张绣就收敛了心神,并且对张济说道:“叔父,回营中接应董将军,樊稠此战必败。”

听得张绣如此肯定的语气,张济却是奇道:“伯渊何出此言?”

此时张绣也顾不上解释,对张济道:“叔父且回营准备,小侄先去救回董将军。”说完纵马向阵前奔去,却是董卓身在前阵,若是大军一败自然甚是危险,张绣虽然心知董卓必然无事,但想到日后还要在董卓手下混,便生出了救人立功之心了。

张济见得张绣说完之后就纵马离去,只来得及叫了一声:“伯渊万事小心。”便调转马头准备回营,张济虽然还是自信满满,但也觉得回营之后准备一番并无大错,虽然可能会错过一场斗将,但若如张绣所说樊稠败了的话,汉军一败,若是大营来不及接应的话那么自己的项上人头就可能保不住了,于是张济细思之下却也回到营中准备一番。

再说张绣纵马前进,此时军阵未乱,汉军还是十分整齐,张绣从后阵出来从旁走向前阵,一路上却是不慢。

就在张绣纵马前进之时,管亥与樊稠已经对上了。

“当”

管亥的长刀与樊稠的大刀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樊稠受了管亥一击却是震得手臂麻,虎口剧痛,若不是凭着多年征战的经验,恐怕这一刀却是接不住了。管亥自然不知道樊稠现在的情况,但见到樊稠竟然可以接下自己的一刀,大呼一声:“再来。”

说完再次纵马挥刀杀向樊稠。樊稠接过管亥的一刀,知道在力量上自己输与眼前这个黑壮汉子,便想依仗刀法与管亥缠斗。怎知道管亥也不是好相与的,一把长刀舞得水泼不进,一连数刀劈向樊稠,樊稠在力量上已经输与管亥,面对管亥不断劈来的长刀只得苦苦抵挡,心中暗暗苦:“小看天下英雄了。”

而这一幕在两军看来却是两人除了第一击的时候看似平分秋色之外,剩下的都是管亥压着樊稠来打,只不过樊稠是凭着老道的经验苦苦支持吧。

一边的黄巾统帅张梁见得,自是大喜。汉军之中董卓、牛辅、李傕却是看得脸如土色,几人均是军中肃将,见得这个情况自然知道樊稠战败只在须臾之间,但现在他们却无力改变这些。

董卓也想过派人上去接应,但手中已无大将,牛辅和李傕要统领左右两军,张济守在营内,汉军之中也无甚大将,董卓看得暗暗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