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一愣,这个还真没关注,以往的经验是内地适龄人员去那里打工,就算江浙两省淘汰的产业也只会落户到市县两地区。
乌山镇离归德市说远也有20多公里,离近也只有到高速路口,10公里。
这里根本不是他考虑过的问题,乌山镇就是个农业大镇,工业根本搞不起来。
“唐大哥有没有考虑过从江浙两省大公司那拿订单,在咱们这组建加工厂,成品再输送到江浙。”
“你是说”
“你应该知道咱们这出去打工,去的最多的地区是昆山,常州那几个城市,干的最多的是雨衣加工吧,只要有半成品,有个电缝纫机就能缝成成品。
紧挨着乌山镇集市的田楼村,现在就有几家干这个的。
他们从外地接订单,拉回来半成品,买了十几台电机,招收的女工培训一下就能上岗,这一年听说干的很不错。”
“闫俊你意思是政府划出一片地,然后给地给政策,让这些做雨衣成品加工的都聚集在这里,形成效应。对吧?”
闫俊伸出了一根大拇指,不愧是前世做过这个的。
唐毅做事也是雷厉风行,直接带着闫俊去了田楼村那几家雨衣厂进行考察,现在还不是厂,也就是个家庭作坊,一间大屋子,放着十几台机器。
剩下的事闫俊就不管了,只给他们做个介绍。
回去的路上,闫俊心里还挺乐,终于把唐毅引进了他前世的节奏,接下来,等他成绩出来了,上次闫大海被举报的事也该有个了断了。
。。。。。。。
回到家,闫俊去了杨晓鹏设备部,坐落在仓库一角,看着挺寒酸。
可能是嫌长发碍事,杨晓鹏剪了个平头,人看着更瘦小了。这时候他正在拿着锤子敲击着螺旋形的铁片,看着是准备敲成个有弧度的铁皮。
“怎么样,自动接面团的机器研究出来了吗?”
“有思路了,看我手里的这个,一点点地把面团旋转上来就行,这东西得人工敲打成弧度,订做镇上做不出来。”
闫俊看了看,不错,和前世的差不多,可行,潜力还是能逼出来的!
“总算有个技术难度的东西出来了,等机器做出来,赶紧去申请专利,利益分成咱们再谈。”
闫俊又问起来了粉条生产的设备和输送带现在怎么样了。
“做出了一条,被你振海叔拉走了,也安装好了,就等天晴开始下粉条。”
至于多少钱,让闫俊自己定吧,杨晓鹏给了他一张成本清单。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等天晴下粉条,这设备生产能力就会被庄里人认可,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来下订单。
他准备再招收两位有焊接经验的师傅,来加工设备。趁着晴天还没到,先整一台出来自家用,到时候家里就是两条生产线了,而且冷库还得再装一座。
还有晒场还得再扩大一倍,接着还得弄好多东西。
闫俊找闫大海商量了一下,可以买下旁边三叔家的地,到时候把院子打通,这样面积就有2亩地了,足以安排三条生产线和三座大冷库了。
晒场扩大是个麻烦事,现在已经种下了麦子,扩大一倍就要毁掉20亩麦子,农民有哪一个舍得的。
闫俊看着闫大海严肃的表情,很识趣的没有反对。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是良心!
只能另找荒地了,到时候改造一下。
还要招工人,建两条线就要再招12个工人,再买四辆拖拉机和配套的马车架子,还有晒场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