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相矛盾的杨嗣昌(2 / 2)

明末抉择 涅个先生 0 字 2022-03-09

见何顾一直拿眼神四下打量,杨嗣昌不由笑道:“校尉,莫不是从未来过这风月之地?”

何顾实话答道:“之前在西安府也转过几趟春闺街。”

杨嗣昌的眼睛顿时一亮:“那校尉可曾去过月影楼和花溪楼?双楼主人其惊艳之名远播京师,在下两月之前曾去过一趟西安府,可惜却早已更换门庭,无缘相谋一面。”

何顾又能说什么,总不能说她俩都在我屋里呢,回头带给你看看?只能打着哈哈岔开话题。两人闲聊之间,几个丫鬟走马灯一样的穿梭不停,转眼就把桌子摆满了,尽是些精美到犹如盆景的小菜。

何顾心中暗自觉得有些好笑,心想怎么大明朝净是这种官。从史永安到洪承畴,再到眼前的杨嗣昌,个个谈起官场贪墨都恨得咬牙切齿,一副不共戴天的模样。可轮到自己头上依然是放开手脚大捞特捞,仿佛自己贪墨便是逼不得已,别人就是丧尽天良。

就拿眼前的杨嗣昌来说吧,其下午对大明腐朽阶层表示出的深恶痛绝,差点就让何顾真以为他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君子了。可晚上就拉着自己进了勾栏别院,还是这种私人会所级别的。

何顾对大明朝其他行业的物价可能不太清楚,但这里的消费水平他可是门儿清。眼前这一桌子菜,前面遇见的那些苦力人只怕一年也挣不出来。而且这种场所的主人堪比当代主播,杨嗣昌要想见着人家,不但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去讨人欢心,纹银黄金玉器字画之类的名贵打赏更是必不可少。

杨嗣昌这些银子是哪来的?工资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肯定也不是什么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大明好干部。

俩人吃了一会儿,杨嗣昌又把话扯到了正题上来:“校尉如此单打独斗终非长久之计,若是肯全身投效朝廷,在下担保校尉年内连升三级,少说也做个千户。若是小有功勋,直至总兵亦无不可。”

这杨嗣昌虽然和明朝大部分官员一样,该贪就贪绝不手软,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孝子。这一次他老爹被推到陕边平匪,他做儿子的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亲自到陕边调查当地匪情,偶然间发现了六盘山一战的奥秘,原来其功实在铁焰镇,洪承畴只是捡了个现成。

如此之下,杨嗣昌自然对铁焰镇和何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有了杨嗣昌当初的假名拜访讨要军火,实际是对铁焰镇暗地私访。

既然这个何顾如此能打,又能将铁焰三镇治理的井井有条,如果能把此人拉进自己父亲一系为官,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得此强助陕边平匪之事必然事半功倍,以当今万岁的用人方式,自己老爹一夜之间便跃上首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到那时,咱杨家也做一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因为存了这些心思,杨嗣昌才在今日全然不顾自己从三品的官衔,反而对这个七品校尉一直客客气气。

但何顾只是摇头不语。

杨嗣昌道:“校尉不相信在下?家父如今总督三边,这些许事还做得了主。”

何顾道:“不是不相信,而是没兴趣。我若有心做官,六盘山的功劳就不是洪大人一个人的了。”

听到洪承畴的名字,杨嗣昌心中一紧,他所设想的最好结果是何顾投靠自己一系,最坏打算是至少不能让他和洪承畴走的太近。洪承畴和自己父亲政见相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敌非友。于是道:“那洪承畴只知一味杀戮,所作所为实非王道,校尉以后还是和他保持些距离吧。不过在下倒是好奇,对陕边匪事,校尉到底是主剿还是主抚?”

何顾道:“在下三镇赈抚饥民足有数十万之众,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杨嗣昌道:“既然校尉亦意在招抚,与家父所见不谋而合,何不投身他老人家账下,谋个芳名百世岂非正道?”

何顾摇头道:“只是无意做官。”

杨嗣昌奇道:“究竟为何?”

何顾抬起头,向他笑了笑:“官场推诿成风,世家乡绅贪得无厌,如此世道投身朝廷又有何用?”

杨嗣昌蓦然挺身而起,慨然道:“大丈夫应有勇向虎山之志,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真丈夫也!”

果然如此……何顾脑海中一片清明,总算想明白这些行为思想自相矛盾的大明精英到底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