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没人的时候,公孙鞅这才好奇的问道:“才几日功夫,贤弟就和宫内已经如此熟稔,可有妙法?”
边子白很欣慰,公孙鞅这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
一个开始对官场关系感兴趣的贵族,恐怕理想会离他越来越远,但官会越做越大。这就是转变,一种源于生存的转变。虽说人会变坏,可也预示着人开始长大了。
“官场得意的少,失意的多。于是,最重要的一点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要毫无痕迹的将他们一视同仁。”边子白说着自己的心得。内心脆弱的人当然有,加上阶级层次的划分太突出,导致很多官员在踏入官场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这辈子就这样了。阶级将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这还是一个由奴隶、奴仆、普通国人、士大夫等一些列严格等级制度的世道。越是卑微的人,内心就越脆弱,大部分人都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很容易碎,也很容易产生嫉妒和仇恨。
“国君、士大夫、国人、农夫……这些能一样吗?”对于边子白的解释,公孙鞅说什么也不敢认同。
边子白笑了:“阶级不能等同,但不妨碍我们可以给人一些起码的尊重。就比如说宦官,这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士大夫看不起他们,国君将他们当成奴隶和货物一样看待,国人高傲的认为比宦官要健全……他们这个群体是尊严被整个世道所践踏的人。内心无比脆弱,想要获得认同感,可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他们,认可他们,这么一来,宦官这个群体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孤立起来,而他们也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刻意地拒绝任何人的靠近。”
对于这一点,公孙鞅是认同的。就算是在面对士大夫的时候,宦官都表现出刻意的强硬。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强硬态度都是装出来的。
“然!”公孙鞅赞同道。
“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边子白诡异笑道:“冷漠是伪装,通过分析和判断,我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宦官一旦接受了一个朋友,那么他们甚至要比君子更加珍惜友谊,捍卫友谊的勇气更加坚决。”
“啊!怎么会这样?”公孙鞅想不明白,什么时候宦官是能够为朋友之义而两肋插刀的一个群体了?
公孙鞅疑惑道:“所以说,贤弟和乐宦官是朋友了,所以就不用贿赂了吗?”
“想什么好事呢!”边子白翻着白眼冷哼道,公孙鞅是那种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主,宦官不爱财,那还是宦官吗?
公孙鞅更糊涂了,决心一问到底:“可你刚才说朋友之谊。”
“公孙兄啊!你还是太年轻。”边子白拍了一下公孙鞅的肩膀,教训人的口吻说道:“如今的朋友,尤其是在官场上的所谓朋友,大部分都是给钱帮忙,不给钱不帮忙。”
对此,公孙鞅只能艰难地点头,他就算不想承认,可事实如此,他也无法辩驳。
边子白继续道:“可宦官不一样,他们收钱了,就肯定办事。这就是信誉啊!君子一诺,驷马难追就说的这样的人。可在官场,很多都是拿钱不办事,还要卖好的混蛋!”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一比,宦官似乎比起普通官员来人性高洁,为人言而有信。可问题是,这个结论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胡说八道也就算了,还君子一诺,驷马难追?公孙鞅有气无力的看着边子白,心中感慨,或许他才更适合混仕途。而自己……显然是政治智慧不足的表现,处处显得稚嫩。怪不得老师一直说,只有坏人才能在仕途平步青云。
从某种角度来看,王诩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所以他才创造了有了纵横术学说。
别看纵横家很玄妙,《鬼谷子》的主张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可王诩在书中其实就说了一个思想,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说白了,什么好处多,就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