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蒙古(1 / 2)

 “蒙古其实并非完全站在满清一边,此时的蒙古主要分为了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科尔沁’等部落为首的亲满派,以及以‘内喀尔喀’等部落为首的亲明派,蒙古虽然看上去是对半分开,但因为头上‘主子’的区别,亲满派这几年的势力在皇太极的后金支持下不断强大,而亲明派不仅得不到明朝的支援,反而还要想办法反哺大明,导致在对蒙古的争夺中不断失败,现在处于岌岌可危的位置。”

“而这个情况在朕登基的这三年来,情况越发恶劣!甚至整个内喀尔喀部落都快被彻底逐出漠南大地了。”

骆养性介绍了一下整个蒙古的局面,在最后崇祯主动接上了一句话,骆养性微微点头,明军之所以能够保持一只强大的关宁铁骑部队,主要就是因为蒙古的内喀尔喀部落的支持,使得明军在丢掉建州产马地后,还能有源源不断的马匹资源维持着骑兵部队。

但势弱的内喀尔喀部落也仅仅只能让明军保持住这只关宁铁骑,再想要大规模的成立其他骑兵部队,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崇祯必须要让内喀尔喀部落重新强大起来,并且能够在蒙古牵制住皇太极,甚至反攻回去,将后金势力逐出蒙古。

至于为什么崇祯不自己出兵占据蒙古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相对于拿一只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主动攻击广袤地带的大规模骑兵军队,崇祯更希望通过经济与政治压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果实在不行,等到日后后金被解决了,崇祯也能摧枯拉朽的收复蒙古,这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崇祯考量着蒙古的具体计划,骆养性、孙承宗二人则是等待着皇帝示下,崇祯回过神来,离开护栏继续往花园深处漫步,边走边说:

“眼下我军防守倒是暂时无忧,骑兵部队可以抽调不少出来,安南的增产粮食对于我大明不过杯水车薪,但若是给予蒙古,却是绰绰有余,所以朕的意思:抽调组建一支能够深入蒙古的骑兵部队,并想办法从青海等远离后金势力范围的地方为内喀尔喀等部落输送给养,帮助他们再次壮大起来。”

崇祯的方案说完后,骆养性和孙承宗两个人立马开始在脑海中补充这些方案所需要的细节,并计算着可行性,最后不约而同得出‘可行’的结论后,对着崇祯同时点头:

“敬遵皇令!”

漠南大地,蒙古靠近中原的一边,这里气候相对安稳些,能够保证牛羊存存活所必须的草料,所以也造就了蒙古地区数量最多的部落与人口,但漠南土地肥沃,对于蒙古部落来说是一块膏腴之地,谁都想来抢,胜利者自然喜气洋洋,但失败者,就只有远走,去往更为苦寒之地寻求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