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巡视京师 上(1 / 2)

 组建内阁的风波如一阵狂风席卷整个朝堂,这股狂风也带来了整个朝堂的变化,百官有了新的位置,温体仁和钱谦益的矛盾再一次被激化,党争又开始在崇祯可控制的情况下展开,帝国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开始改变方向,按照崇祯的意思进行前进。

朝臣与封疆大吏的第一次轮换已经开始,再过两日就要出发,崇祯突然下令要百官陪同巡视京师。

这一日风和日丽,明媚阳光轻抚大地,远处群山郁郁葱葱,南去的候鸟翩飞而去,一阵凉爽微风吹来,压弯了几缕青草,灌满宽松衣袍,让人舒爽之极。

崇祯穿着一身普通长衣,身边跟了六个大臣,他们分别是六部部长及内阁阁老,锦衣卫和东厂的护卫隐于周围,只有二十来人明面上护在左右,而百官和护卫的禁军则在两三百米后远远吊着,不敢跟的太近。

“今日天高气爽,到算是个出游巡视的好日子!”

崇祯脸色温和,略带一些笑脸,六部及王承恩魏忠贤等人见崇祯心情好,自己也就多少放松些,脸色具是喜悦,陪笑在左右。

钱谦益笑着附和:

“陛下所言极是,想必正是因为陛下出游,故而上天专为陛下带来这场万里晴空,舒爽和风,万怕扰了陛下兴致!”

钱谦益不大不小的拍了一个马屁,崇祯没有责怪,只是笑着微点头,崇祯边走边说:

“诸位皆是我大明的国之重臣,日后还望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切莫生分!”

众人连忙点头称是,崇祯又说道:

“朕观这几日奏折,关外满人死了努尔哈赤,新立了皇太极,眼下经过几番掠夺整备,似乎又欲向我大明进军;”

“而国内也不太平,去年河南虽平了蝗灾,但陕西、山东两地大旱,已有民变滋生,再过些日子恐怕就该是作乱流民了!”

说道这里崇祯停了一下,看着众人:

“诸位说说这两件事,当如何处置?”

崇祯发问,众人不敢打马虎,周延儒的死状仿佛还在他们眼前,而且陛下不喜浮夸,讲究实际,所以他们纷纷将自己脑海中早有准备的方案一一说了出来:

温体仁拱拱手:“陛下,臣不过一文臣,不识兵家事,不敢妄谈,但陕西山东两地旱灾,实际情况乃是百姓所需吃食不足,仅靠农耕不禁波折,再加之南方粮米运输不到,方才引发大规模灾情,所以臣想来,若是能兴修水利,开通快捷官道或运河使外粮得以运入,想必明年两地便可安稳,民变也就自然平息了!”

温体仁说完,崇祯脸色很高兴,看着温体仁连说了三个好:

“好好好,温爱卿当这个经济部长,倒也真是有才,朕甚是安心!”

众人见温体仁得到崇祯如此直接的夸奖,心底艳羡之极,也明白了崇祯的确喜欢这些实际落地的东西,只有崇祯笑里带着一些无奈:

温体仁终究才刚开始转型实学,想法的确不错,但有些脱离眼下的情况,先不说国家还有没有能力修建官道和运河,单是那些流民就不可能如温体仁构想中那般温柔,等着你来安抚,他们将会如同野火席卷整个大明,最后一把火烧进北京城,灭亡整个天下。

不过崇祯还是鼓励,因为只有如此,这些大臣才会知道他们应该往哪里发展,在没有办法改变皇帝的情况下,就只有想办法改变自己。

后面的钱谦益于徐光启等人也纷纷从吏法和科技角度来说如何解决眼下的局面,崇祯都觉得他们说的不错,不管是制定相关法律还是开发新的生产工具加大产量,都有可取之处,但崇祯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孙承宗身上,因为他们所构思的一切都不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局面,而一个稳定的局面,则离不开负责军事的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说道:

“陛下,我大明虽兵多将广,但眼下军部正在接管军权,整编整顿,所以短时间内各地兵马恐难有动作,临时抽调部分优先完成接管的部队倒也可以,但若是想要大规模调动,恐怕不可!”

打消了众人想靠着人多一股而灭的想法,崇祯也很认同的点点头,崇祯倒不是因为兵马没有完成控制而觉得不能大规模调动,仅仅只是因为眼下这大明国库,可真没钱这么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