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达天衢(2 / 2)

李胜最爱吃的就是这口,不一会儿就把这碗吃的干干净净,又叫老板加了碗汤,喝完额头都冒起了一层密密的汗珠,打了个饱嗝,给罢了老板钱,才摸着肚子往家走去,昨晚喝的本来胃有点疼,两碗羊肠汤下肚,顿时舒服了。

路边就是京杭大运河,李胜站在河边伸伸懒腰,晃晃脑袋,觉得清醒了许多,昨夜是怎么回的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喝多了断片,唉,以后不能这么喝了。

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想学着岸边吊嗓子的大爷也喊上几声,觉得喉咙里有些难受,只能做罢,就晃晃悠悠往家走。

话说这李胜祖上当年在当地也算是大富之家,李胜的太爷精于做当地的烧鸡,味道与众不同,据说就连当年本县向清廷进贡的贡品里都有他们老李家的烧鸡,那是给皇上吃过的好东西。

哪知老爷子仙逝后,两个儿子也就是李胜的爷爷和二爷争这烧鸡的制作秘方起了冲突,哥俩打的是头破血流,把祖传的一锅卤鸡的老汤也打翻了,李胜太奶奶一气之下把秘方付之一炬,怒火攻心也随老头去了。

哥俩儿没了秘方又少了那锅祖传的老汤,再做不出原味正宗的烧鸡,生意是一落千丈,李胜爷爷又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不到十年就把家业败没了,二爷那边更惨,一生无子,岁数不大就去世了,二奶奶也改嫁了别人。

到了李胜父亲这辈更是穷的叮当响,又赶上兵荒马乱,李胜十五那年他爹早早的就去世了,李胜妈过了两年也随他而去,临河边的两间房算是给李胜留下的唯一遗产。临的这条河就是赫赫有名的隋唐大运河,此处河段还叫京杭大运河。

那大运河名叫隋唐,其实早在春秋就开始挖掘,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

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从现在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由颍水入汝水,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

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

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唐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

李胜家附近的这段河道,曾经也是运河主河道,时过境迁,几度改道,现在就只看出是个水面不是很宽的小河,还有时枯水。

那时没有自来水,运河附近的人都是饮用河水,一到枯水季,才喝井水,当地的井水不知含有什么物质,既苦且涩,长期饮用,还会在牙齿周围形成一圈黄线,所以当地大部分都河里担水饮用。

担水时并不是直接在河里取水,而是在岸边近水处挖一深坑,待河中的水通过泥土的过滤慢慢在坑里聚满,才取坑里的水,清澈甘冽,甚是好喝,这种坑,称为“船眼”,常在河边担水的几乎都有自己固定的“船眼”,一般不会去别处取水。

回到了家,李胜挑着两只水桶来河边取水,到了自家“船眼”那一看,又要到枯水季,“船眼”里只有坑底的一点水,且有些混浊,便想再往河中走走,再挖一个新“船眼”。

四下一看,只见旁边不远处卖豆腐的王二正在挥锹挖土,看来也是要挖个新的“船眼”。便走上前去,招呼一声:“哟,王哥,来挑水了呀?”

王二正好把坑挖完,就等着水漫上来,一看是李胜,应道:“是啊,没这水,做不出好豆腐呀,试过多少水,就咱这河里的水最好,可惜,这又要水枯了,唉……”

他二人所说的豆腐乃是当地的又一名小吃“撅腚豆腐”,名虽不雅,味却极佳。

做豆腐时,下半夜起床,卤水嫩点,天明正熟。将熟豆腐担子挑至十字街头,一不带碗碟,二不带筷子,只带许多小木板,一碗甜面酱,一碗辣椒酱,备有许多小竹板。

卖豆腐人用刀将豆腐一片片拉至小木板上,吃豆腐人端着木板上的豆腐,取小竹板抹上面酱或辣椒酱,低头便吃。

因怕弄脏衣服,人人低头蹶腚吃热豆腐,因此得名“蹶腚豆腐”。

那王二做的豆腐更是咸辣香味匀,豆腐烫嘴唇,下肚热呼呼,解饿又养神。比别家的生意都好。

很多人却不知他的味道优于别人是因为他取此的河水做豆腐,而不是和别人一样用井水。

“是啊,王哥,水又要枯了,井水太难喝了,这次要多存点。”李胜一笑,说出真实目的:“我那船眼也没水了,借你铁锹一用,我也紧着挖个新的。”

“拿去用吧。”王二递过铁锹,又说:“你离我远点挖吧,省的两个船眼犯抢,都满不了。”

李胜答应一声,多走了几步远,又往河中心的方向挪了挪,才选了个地方挖了下去,挖了半天还是离河水太远,没多少水,李胜索性又往里走,几乎快走到河中间了,才又重新挥锹。

刚挖了几下,就感觉到像是碰到了什么东西,再使劲挖了两下,就听到咔嚓一声,李胜定睛一看“呦呵,这是挖到了什么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