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所谓帝国(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事实上对帝国和东西方帝王时代的划分,在西方世界也没有绝对明显的时间界定。

而且“帝国”还并不是传统华夏民族的古汉语固有词汇。

“帝国”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定型诞生的新词。

亚洲东部地区,一直援用古代汉族语言系统的中国人,对自身所在共同体的表达习惯是:天下、我朝等,历代的正统王朝,一般自称是朝,也就是代表上天行使天命的政权。

比如秦朝,汉朝,唐朝,宋朝而不会说是大秦帝国,汉帝国,大唐帝国史册也没有这一词汇。

民国时代以前的中国人,一般认为,只有统治整个中国的君主,才能合法地使用天子或皇帝大皇帝这一称号。

所以理论上,只有中国的历代王朝才算是帝国最狭义。每个王朝发展顺延的时期都是这个帝国时期。

域内其它的政权诸侯国,只能用所封称号王、公、侯及藩属国的君主,只能被称为国王、王、酋、汗或使用当地的音译。

在欧洲,罗马帝国前期的国家首脑称元首比如:奥古斯都及凯撒,同时担任共和国的执政官,政体在形式上仍为共和制,但实际上已具备后来欧洲出现的,各帝国的主要政权特点。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拥有皇帝这一称号的君主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所以在同一时期内,理论上讲西欧至多只能有一个帝国存在,即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尽管这称谓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有些荒谬。

在中世纪,按照惯例,要得到皇帝称号的君主一般要去罗马由教皇加冕,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所垄断,直至19世纪。

毕竟他们奉行君权神授说,其它的人自己带鸡冠子,也不算皇帝。

在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法国、奥地利与德国先后升格为帝国。毕竟他们脱离了原有的大帝国掌控,有了自己独立的一套班底和组阁成员。麻雀虽小,毕竟五脏俱全,虽然这是一群小帝国。

俄罗斯则一直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自居第三罗马,形成了欧洲近代历史所谓的俄罗斯帝国。

但与古代的大范围帝国相比,除俄罗斯帝国以外,其余的国家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内,其实都是各自的王国或公国,其帝国称号存在的时间很短。

毕竟帝国这个头冠显得有点大,这些国家事实在分裂,在变得更小。

还有很多领土不大,统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国或公国常被称为帝国如瑞典帝国、丹麦帝国等,但实际上它们还没有达到狭义帝国的标准,但它们可以被归入广义的帝国。

帝国还有侠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帝国,仅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君主制政体国家。

帝国的国家首脑一般为皇帝,汉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首脑也常翻译为皇帝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等。

属性上看,帝国君主通常为世袭,但也有通过公选来选举和皇室直接指定产生的,如罗马帝国的皇帝。

历史上,这些中世纪出现的国家常称自己为帝国,或把帝国一词写入正式的国号如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其实这都是马甲效应,别人穿什么,他们也会统一服饰的。

事实上他们和古罗马帝国这个定义,无法相提并论。

限于帝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几乎所有狭义的帝国都出现,这些国家事实出现在亚欧大陆。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也就是指大秦至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