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红丸殒命(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能使得幼帝朱由校顺利登基成为皇帝,这期间必然会有一群人在其中暗中运作一番。

万历四十八年160年七月,万历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刻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

当时顺理成章登基的泰昌帝,作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

即使安排在第二天的万寿节,也临时的取消了庆典。

最终服下多颗红丸的泰昌帝,他本身有精神矍铄的征兆,但是在天明以前突然就霍然崩逝了

当时专人送到皇帝身边的红丸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事后引起诸多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铅丸,从懂得药理的人看来,就系是民间普普通通的春药。

春药属于热药,皇帝当时因为错误的吃了大黄,导致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

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皇帝服用不久就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当时有人认为,那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

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则名利双收,死了算是病重难救,李可灼很可能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我们不可能取得道家神秘的金丹制药的药方,即使金丹真的能升仙,其实他们可以批量生产,致使全部道尊飞升。

事实这号药,人间是没有的。

三百余年来,史学家设想了种种答案,但没有一种令人信服,因此红丸一案成了千古之谜。

其实古人治病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拿病人当实验药材的目标对象,治好了是神医在世,治不了是其人命数已定。

毕竟很多庸医,从来不写病历,此前很少人对病情来源也不细问就里,很多疾病来的突然,都是治标不治本,治表不治里,即使是医好了病人,此后多有复发的事例。

毕竟古代临床医学只是凭借医师的名气和经验,其实在临场治疗上很多人的许多经验并不成熟,治疗同一病例,亦也没有一个固定治疗规则去定义。

十个郎中十种药方,这样,一旦遇到棘手的病症,本身可以救人的,吃了多种药,相反还就此贻误了救人的时机。

无论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都要遵循病人的病理来合理施药。

当时的古人是没有固定的一本医书,来规范行医的规矩,前期也只有神龙百草集,和后来以资借用的本草纲目,一些有用的偏房还能见在书册上,很多则没有事实的记载。

当时的医学都是言传身教,用一种人与人的传承形式在延续医术。

最终不能懂得医者之道的,在贻误了病人之后,只能最终放弃治疗。

内阁首辅方从哲,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资格入阁的,他在万历朝担任了七年首辅,很能处理君臣间的关系。

万历皇帝对于方从哲替他草诏的各项谕旨,几乎没有受到过驳斥,

有人背后议论说,那是由于方从哲设法结交了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的缘故。

看来皇帝也是喜欢枕边风的。

方从哲刚来到朝房,内廷就送来了一道紧急公函。原来是泰昌帝有病乱投医,昨天竟擅自斥退太医院医官,而请内侍崔文升给他看病。

当时的内侍崔文升开了一个土方子,皇帝吃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如厕三四十次,现已严重脱水,事实昏迷不醒,急请内阁处置。

当方从哲带着阁臣们赶到太和门时,内廷已经乱成了一团,皇帝昏迷不醒,太医们此刻束手无策。

其实这时候吊几瓶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剂,就可以使得皇帝重新回转,服用任何药都是无用的,毕竟肠道消化系统此刻事实已经紊乱。

很多小狗得了急性肠炎,俗称“细小”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天近中午了,几位御医才从宫中出来。领班的御医已经七十多岁,平日与方从哲交往很深,一见面就压低了声音说:“上头的病不妙。”

方从哲当时有些疑惑:“刚刚四十出头,怎会病成这个样子。”

老太医摇了摇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上精损过重,所以太医们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本是慢工,岂能神仙一把抓?皇上埋怨服之无效,而滥用泻药,以致我们数月调治之功毁于一旦。”

方从哲脱口问道:“莫非不好办了?”

宫中老太医叹了口气说:“如果不再乱用庸医,只以充血生精之药调理,还是有望的,只怕……”

为了挽救皇帝的性命,方从哲赶紧说:“我当进宫劝谏,请皇上按太医院的医案调养。”

送走老太医,已经过了午时,方从哲匆匆用了一点午餐,正准备写劝谏皇帝相信太医院的札子,却听到太和门里一迭声的传呼:“皇上急召首辅入宫。”

方从哲又火速进了乾清宫。

泰昌帝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握住方从哲说:“朕这几日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临朝,一切大事都烦先生操劳了。”

方从哲赶紧道:“万岁爷天恩浩荡,从哲敢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泰昌帝说:“朝中政事先生可代朕朱批,太子生性懦弱,也望先生扶持,后宫妻妾尚未来得及册封,先生可依旧例拟定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