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所谓妇容(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要辛苦。

戏曲《木兰从军》里唱的都是,女子不是在家享清闲,而是丈夫出门打仗,自己在家耕田织布,养鸡喂鸭,奉养公婆。

对于“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

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

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

于是华夏民族,划时代的历史中,传统东方女神的美德就是这样的调教出来的。

现代的强势女子,说自己系事业女强人,她可能堪比英国女相,也位于美国女国务卿。

她们自语自己是强人,企业之精英,不过这类说法是否属实我们姑且不论。

对于老公,孩子,还有家庭和公婆的问题处理如何,她们最终得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毕竟一个家庭和谐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逃避现实说强者,不懂婚姻说很忙的一种借口。

家是家,公司是公司,是强人,你就都摆平了。否则不谈小强之猛。

我只是要提醒的是,过去男权为尊,我也事实厌弃当今女权至高的。

随着时代的推移,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利益高于父家的利益,对妇女更强调缄默和牺牲,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

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

但也应该看到,“三从四德“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强调“从父“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与夫齐等“。

特别是“孝文化“的提倡,儿子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

儒家的孝道,在“家里的事是女人的事”的观念下,很多男人对家事不管不问的,嘴上说爱妈其实啥都没为妈做过。

加之“从夫居”的想法,结了婚就自动默认妻子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劳动力,于是就想着自己负责继续享受妈的劳动成果,媳妇负责为妈的辛劳作出补偿。

男子逃避家务,不赡养父母,这都是很不正确的一种人生态度。

也是现代社会一群男人的古怪毛病。他自以为赚钱养家,家务可以不做。

我们当今社会,男女都要有三从四德的修养,这是相互的一种责任,此前很多男人对女人的“德行”的要求,问题就出在了只要求女人,而不要求男人自己的双重标准上。

最终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彼此的条件统一,规则均等的基础上。

民国时期也有妇女联合会推出了新的女性文化。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

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从世界:应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全球化下,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虽为国际城市,与中国的关系不可分离。

从爱:应该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

从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准确定位。

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

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

品学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

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上述新“三从四德”已与旧“三从四德”大相径庭。

这也是一种新时代,新问题,新要求。

在旧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要求女性“三从四德”。到如今,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但是传统的女性之德,不能被抛弃,至于为什么?

社会的一种发展,它体现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把自己的羞耻和节操都一起随着“三从四德”丢弃了。

我们说文明,谈素养,还有什么事实的依据?

女人要有节操,男人也要有气节

毕竟这个社会讲究的是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