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女神调教(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贞”,是要求女人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

“顺”,就是《礼记》中说的,女子必须“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

班昭在《女诫》中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只要女人做到了这些,就是具备了妇德。

早期的女学教授,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

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加具体繁细。

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

与家庭成员相处,要能“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

此外还有“敬身”“重义”“复仇”具备一系列美德。

就此看来,它们不仅仅是育人了,是在事实打造女神。

于是我几乎看到了堪比雅典娜的东方女神身影,毕竟这些教规太严格,男人都不一定能做到,何况家务事凭多的女人有时间去学那些?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辩的女人会颠覆国家。

长舌妇是亡国祸首,挑事非的根源。

如今网络中那些飞出来的跳窗广告“劲爆”“惊爆”“惊现”之类的消息算不算,我不好界定。

然而女子的言语,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

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女人讲话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更不需要争论出胜家。

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

皇室大家族其实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造成家庭成员不和。

因此皇家律法对于后宫的管理,特别是宫女的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给予的惩罚是有很多的。

此外还构成“七出”之条。

至于《宫心计》它的故事条件成不成熟,我不定论,涉嫌攻击别人的作品。

但是我们可以论定的就是,汉室以后,到满清,后宫里的规矩是嫔妃无事互不往来。

即使民国时期,那些军阀包养的姨太太,都不一定在一个城市,一条街道,一个院子里住着。

即使在一起,亦很少有来往的。毕竟开门是非多。

这会为了维护一方平静之必须,至于宫斗,如何斗,我们其实亦看的太多,也不具体事例去说明。这是把民间的矛盾化为了贵族的视野。

当时的蓝鼎元《女学》对“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

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

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这就导致女子还是要多看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