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种族歧视(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得天下易,治天下难。

估计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皇坐上管理的最高位子上,都有这种感慨。

何况权利和利益的至高之位,就是皇位最令人瞩目。

一旦做一个无能的昏君,势必群臣私下讥笑,后宫女人鄙夷,天下百姓谩骂,军中将士摒弃

做人到这份上,还不如不做皇帝,毕竟这很令人纠结郁闷。

所以这天底下,没有不想当皇帝的人,但是只有做不好皇帝的命。

蒙古帝国统一了四百多年分崩离析的华夏领土,把五代十国,突厥,大辽,金朝的所谓统治者,全部踩在脚下之后,它亦有一番作为才是。

但是华夏之地,因为多年连续的战乱。

战争人为的对城市和耕地的破坏,因而田地日益减少。

因此,元代统治者最开始提出的倡议就是:“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

但是在那个时候它只是获得部分的实施。

毕竟元朝的管理者都不懂得怎么叫治理地方一说,它们只是懂得吃喝享乐,多养奴婢。

蒙古人以为多养奴婢,多养牛羊为显贵。

就像我们如今住别墅,开超华丽轿跑为尊贵一样。

这是其实是很狭隘的,为人世界观和审美价值。

在中原的汉地,元政府也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扭转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残破局面。

元朝最初的社会经济,由战时的衰敝状态,渐臻恢复,乃至一定程度的发展。

当时这种恢复乃至发展,在全国各地区呈现出颇为明显的不平衡性。

这里体现出来的就是管理不一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区性不同一,官吏之间都是不相互学习,为官处事,系各自尊大的事实。

这也是过去的一种不成熟的地区管理,往往体现的现象。如今我们社会还普遍有这种现实。也是有南北差异,东西地区的不同,也有十里不同天的写照。

蒙古统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也蕴含着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的作法。

分全国居民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

这是很不得人心的一种潜规则,他们的眼里,汉人不是没有文化,是很多的汉人贵族,往往他们历代的一些作为令人鄙夷。

迄今所知,元朝政府并没为四等人的划分,颁布过具体区别等级的法令,但却反映在有关他们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诸多不平等规定中。

这其实就是最早的潜规则。也是很多封建统治事实不得人心,说一套,搞另一套的一种做法。

此后的汉人儒生在参预元代国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时那种优越的地位。

加上元政府在赋税方面,优遇儒户的规定经常不得贯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因为社会现实如此,其实亦受到很大的损害,以至当日的戏台上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谑语。

过去的封建统治者说实话,并不重视人才。它重视的是所谓的黄金家族的血统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