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穷兵黩武(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皇帝能亲政,他自己系兴奋不已,赵范、赵葵兄弟又主张战斗。

这两个带着私人利益的货,极力主张趁蒙古北撤之机,出兵北伐,“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

刚返朝的名士真德秀则说:“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弊立见。”

在这样一大片反对声中,此前下诏“求直言”、表示自己要从善如流的宋理宗,还是悍然决定出兵。

也就是说臣下和民众的呼声,事实都系个屁声

他空无德政求功名,没有学识谈收复,没有大将说抗敌,没有管理论中兴,这种人是“纸上谈兵”的一种虚无管理典型。

他只派淮西制置司的六万配置军械不整齐的军队北伐,试图以这六万人去收复中原。

其实他并不知道,原先即使是主战派制定的北面收复作战计划,仍然表示要在收复潼关和黄河以南后,至少要用十五万百战精锐之师来专职防御,才能守住这道黄河防线。

这样的做派是不是叫勉为其难,强势上项,事实不能搞,搞得很稀烂?

于是理宗皇帝却固执地仅仅派遣淮西军,一场并不成熟的军事行动,就在这荒诞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草率展开。

在外的战区将帅几乎全都反对出兵。

他们的自身不愿意战的原因就有很多理由,比如南宋的兵器和弓箭短缺,很多士兵没有战马甲衣,军中的补给一直配备不足够,层层盘剥下来的军饷士兵其实都没有几个拿到完整的。

这种军队的实际战备状态,他都不去现场或者派人视察、去专访和解决问题,看人数,有六万?!可以了!他是数字学家估计。

这是能臣和官僚主义之间存在的很大的区别。

不是任意一个人,只要有两条腿一张嘴,给了权力,什么人都可以实时做好事情的。真要是有这样多的人才,华夏早就富强统一,没有了战争之患。

赵范的参谋官丘岳就说:“方兴之敌,新盟而退,气盛锋锐,宁肯捐所得以与人耶!”淮西总领吴潜认为:“河南取之虽易,守之则难,兵戎之资,所费何巨!民穷不堪,激而为变,今日之事,岂可轻议!”

虽然也主持灭金之战的史嵩之,虽然亦有他的私心,但上书却说得中肯,认为京湖连年饥谨,无力承担这样的进攻,而河南连年兵祸,要在当地获得补给也不现实。

并表示自己宁肯抗旨也不发兵。他也知道勉为其难,必然后患无穷害人害己。这就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咎由自取。

汴京守将为崔立,本来是金国的元帅级人物,受命坚守汴京,但后来以汴京城投降蒙古。

他成为蒙古的汴梁长官,后仍然人品恶臭、劣迹斑斑,让城内的军民怨声沸腾。

早已对蒙古心怀不满的部分旧金国降蒙将领,以李伯渊为首,趁宋军入中原之机发动兵变,杀死崔立。

之后李伯渊等向全子才军投降。

公元1234年,即端平元年七月初五,全子才率宋军最终进入汴京城,他如此梦幻般地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然而他们看到的,已不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繁华的都市,曾经超过百万的人口,目前只剩守军六百余人、居民一千多家。

他的眼里到处都是一片残垣断壁,破败的尸体和森森的白骨更是沟渠路面随处可见,一座巨大的历史名城中,没有丝毫的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