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兴道兴德(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无德则不言政,何况古往今来,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其文人所谈到的政体格局,都是紧紧围绕其贵族利益集团的。

它系绝对不容许外人来涉及其中,更不会让敌对势力混杂进来。

它的政体格局之所以用血脉姻亲,家族历代的裙带关系来拱卫,任用重臣都是家族子弟,以此作为大前提,来维护这个格局的持久建立。

于是三千年的所谓文明古国,华夏文明的内涵,就围绕家族和宗族制度,建立起来一系列的封建王朝。

此前的王政格局最终崩溃,紧接着后来的王朝建立,潜移默化的都承袭这样的体系,延续这样的体制,即使有变,也是稍许变化,核心和主题与此前没有两样,还纯属雷同。

他们一直带着口号和梦想,在引领他们的追随者在倡导其帝国的千秋万世,一边在穷凶极欲的搜刮民财,榨取民膏。

揽尽天下财富,霸占所有美姬,这才是他们王政的核心。

说道和传道,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只有五千多年。但是真正得道的帝皇,寥寥无几,而且作为、还好坏各一半

想当年,1219年(兴定三年)。

丘处机应邀,带着自己的一群得意弟子,远途跋涉,穿越蒙古帝国的三千里疆域,去中亚在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境内)谒见成吉思汗,在八鲁湾成吉思汗的西域行宫与其论道。

这是在宗教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丘处机得以实现自己理想与才干的重大举措,所以在他的人生意义上来讲,其涵义极为深远。

在此之前,丘处机看到金朝国势衰败,乃隐居于家乡栖霞传道授徒,并先后谢绝了金朝与南宋统治者欲请其辅政的邀请。

然而他却毅然接受了成吉思汗之邀,还不辞数万里艰苦跋涉,在七十高龄,骑着骆驼,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面见蒙古大汗,这一份毅力和行动,充分表现出这位道教领袖,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洞察力。

在成吉思汗西征军行营内,丘处机与成吉思汗朝夕相处数月,多次与之论道。

其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看耶律楚材所编的《玄庆风会录》一书。

我从该书的记载看,丘处机对成吉思汗的影响,其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当时他对蒙古军队的高层,宣传“去暴止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被征服地区的民众,推行的残酷杀戮政策。

事实上成吉思汗把“三光政策”,变成放宽民族宗教信仰的策略,也是得益与他的传道影响。

丘处机针对成吉思汗希冀长生之心理,要他将追求“成仙”与行善结合起来,劝告成吉思汗,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

内固精神的主体思想,就是不要四处的胡乱征伐,外修阴德就是要去暴止杀。

为了说服这个军事强权者,丘处机首先赞扬了成吉思汗起兵灭西夏和金朝,是顺天意,符合民心的。这从侧面就迎合了这位大汗的心理,然后劝其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获得成功。

这也是古来典籍里:得天下易,得人心难,的一种宣传策略体现。

此刻开始,成吉思汗后期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在山东为官的木华黎及其继任者,对各地民族的反抗,大都采用招安措施,固然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但丘处机雪山论道无疑对整个蒙古军事集团事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后,丘处机仍然不断找机会劝告蒙元将帅,减少对人民的屠杀。

其次,就是丘处机借机去宣传济世安民思想,为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古老文化社会经济、救济贫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做出了他的毕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