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兴四将(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建炎三年二月,金军500骑兵追击至天长。

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长官。

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

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建炎四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此后,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

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

六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

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

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这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

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即使上马逃跑。

南宋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

终于绍兴七年二月,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

被罢免后,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最终因为叛逃,仅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这种人能和岳王排在一起,做这种事情的还真是瞎了狗眼。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宠爱。

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

张俊却以此宴而闻名。张俊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张俊十六岁时充当弓箭手。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升为下级军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

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所废,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因而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合围榆次,宋军主帅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崭露头角。

同年,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

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

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小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靖康二年(1127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

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和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

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

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000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

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此后张俊为南宋鞍上马下,东征西战。

但是这种人是为民请命的战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