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文化信仰(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附近建立教的清真寺。

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

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蒙古族编民一样,要平等交纳赋税,负担差发(徭役)。

总之,在当时的中国领地上,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教乘机往东部富庶的国家发展,使得大批西方国家的迁居来华,为华夏地区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

以后每一元朝的皇帝的帝师去世,必自西藏求取一人为后嗣,这种习俗一直传承到元朝的灭亡。

由此藏传佛教,几乎是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当时的蒙古地区。

但是北方蒙古国人极少有信仰道教的,这也是成吉思汗的一种始料未及。

事实上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习俗,一群民众。

这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一种现实。

所以此后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宗教信仰上不限制,也不强迫,只是在一边观望各种信仰的自行自事。

当然,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汉人,蒙古王朝建立了很多道馆也是另一种安民的举措。

或许有人会质疑,丘处机是不是鼓动汉民追随蒙古鞑子的传教徒。

其实蒙古人的这一举措事实就是一个最终的答复。

它从来就是对任何宗教都是采取民众自愿的手法,行政上从来不干预,经济上也极少打击或者是扶持那一个教派。

无论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的渊源有多深。

毕竟这是一个历史阶段曾经的事实。

当时的道教,因为有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一段渊源,所以才能在神州大地得以弘扬和昌盛,这也是众人推送的事实,其实道教的兴起,和丘处机,和成吉思汗没有直接关联,只有前因后果存在。

或许在民众生于水火包夹之下,唯有道教圣地,才是避开俗世苦难之所

也许元朝在华夏的王朝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像是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所谓壮举。

但是在宗教的传播和打开国门,让世界民众走向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成吉思汗的后人做到了此后很多朝代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

就是八方来投,宗教信仰自由。

它事实上用宽容的行政手段,事实上包容了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汇聚,也是当时在中世纪,完整的诠释了东西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历史使命。

这也是华夏民众最终有着世界人民的一个基础,一个新的开始。

或许数百年后,地球人类不再有国界和民族的说法。

我们大家都是同一个地球人,只有一种地球人共同的信仰,就是发展各领域科技,传承古老的人类文明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