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逻辑推理(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再说,男人都喜欢女人娇弱,不喜欢强势,除非自己是受虐狂。

所以,这都不会是历史和事实。

遑论《资治通鉴》的记载不是正史,只是收录各方面的文献,在没有其它的说法时,取用此类之说。毕竟它本身不是《史记》而是《通鉴》。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想,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其一,武则天确实是直接在后宫的宫墙里,从形式上灭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竞争势力。但她是在征得了唐高宗的同意之后出手的。换句话说,没有唐高宗的授权,没有唐高宗的意识,这是女乱后宫,涉及前朝党羽,这是个事实很严重的政治问题,于是皇帝才下诏,冷宫或者是最终处死王、萧二人。

如果没有高宗的首肯,武则天她既不能,也不敢对此两人出手。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去追究终极责任的话,这两个女人的惨死,最终家族悲催的灭亡。

这些责任事实应该追究到唐高宗的身上。这也是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一说。

原因其二,武则天取得了对这件事的具体执行权之后,毕竟她是皇后了,执掌后宫一群女人的事务。

她事实是不是对囚犯进行了虐杀,在执行处罚过程中极尽打击报复之能事。这个我们姑且不去多伦。

处罚毕竟是会有,死不死人,谁能定论?

其实,武则天这个故事此前也是有蓝本的,这个事情像极了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的故事。

刘邦活着的时候也是比较宠爱身边的戚夫人。

刘邦死后,事实吕后掌权了,她是怎么对待戚夫人的?

她把戚夫人的眼睛给挖了,然后把耳朵给熏聋了,再把胳膊、腿给砍下来。

她对身边宫人们说,这叫人彘,也就是人猪。

之后她把这怪物扔到厕所里,使得儿子惠帝不留神看到,此后都被吓疯。

这样诟病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事实与吕后当年的故事异曲同工。

其实也是对武则天政绩的一种侧面火箭弹袭击

我来想,作为一个男人,李治,在看到朝局纷乱,党群众多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后宫亦不能再乱。

看到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宫斗,他才想到了能治理国家的武媚娘。毕竟武媚娘前朝,不涉及朝臣和政局,太宗也是说了,武媚娘可以辅佐他理政。

所以我们事实看到,作为出嫁在尼姑庵的武媚娘都能回到后宫里来,也不是没有前因后果的。

这样的说法,依据就是:武媚当初被王皇后用来对付萧淑妃,渐渐得势之后,王皇后意识到她后来居上了,就和萧妃联手对付她,可惜不是她对手,以防后患,武媚娘把她们赶尽杀绝。

故事可以这样杜撰,历史,事实不能杜撰。

要是武则天真心是个小女人,她也不能行大男人们从未超越之事。

那就是治理国家的各种开创之举。

她治理大唐的时代,也是民族经济和社会科技大繁荣的时期。

这是后来和前朝都没有事实,她的作用就是开拓和提拔,启用和创新。

我在大唐的内府为尚书,事实执掌大唐典史,自然可以查阅诸多的文献记载。

其实,事实有高宗李治,处理前朝后庭相互勾结的案例数起。

最终这类争权夺势的事实在朝堂上层出不穷。这最终导致高宗亦怒了,不得不罢黜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身份,打入了冷宫。

至于武则天长公主的死,记载仅仅是一句话:风蚀敏感而夭折。

这就说明不是做娘的心狠,自己女儿都能掐死的。

这是误导后面的人,为了权势而行非人之事实。

自然,此后社会,有很多狠毒的母亲,虐待自己幼童子女致死的,那些都是没有受到正规传统教育的人。

武则天不一样,14岁起跟着李世民从事国家治理,重要行政文档整理审批工作。

作为女子,她事实也看到了为人之道,国家治理之道。才有后来的武则天时代的经济繁荣,丝绸之路,京杭运河的盛况

说武氏知道了被打入冷宫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人等还在说她的坏话,大怒,令对王、萧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于酒中,名曰骨醉。

这只能说,臭嘴一党,为了标新立异,已经穷尽了手笔。

这和如今网络平台中胡乱插播的小广告“惊现”“惊爆”“大绯闻”“惊人背景”一说,如出一辙。不过是吸引观众的一个响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