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求贤若渴(1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我事实上知道,武后此刻不缺少这世上所有女人曾经梦想的一切。

她更不缺少自己喜欢的各种男人。

在朝中党群势力各自倾轧,相互撕咬时,她只是装不知道的在推行她自己的政策。

那么历史上武则天的政策又是什么呢?

武后此前,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她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彻底打击士族势力。

这是要巩固核心皇权,削弱周边诸位王公贵族的势力。

因为什么?因为历史证明,这些人官做大了就谋反。

从地方经济政策来说,武后继续推行前面一直采纳的均田制度。在她此后执政期间,一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垦荒山。

所以从历史文献都能看到,武后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和政绩。

在一边用酷吏打压这些士族势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前朝就有的科举制。

在她的辅政时期,就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在武则天时期,更是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

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

这使得很多民间许多有才能的人,当时都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毕竟我们经常说到的,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都离不开人才,武则天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她在位期间,破格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做官,如狄仁杰,这是一位卓有远见的政治家,在当地方官时政绩卓著,“邑人为置生祠”。入朝后提出许多建议,大都被武则天采纳,后来也官至宰相。

这里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姚崇、宋、苏良嗣、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成为当朝或后来的著名宰相。

王孝杰、裴行俭、唐休、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成为著名的边将。他们不仅为武皇统治的稳固,而且为大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当时很多人传颂的故事就是

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

因不满武氏集团残酷打击李唐宗室,遭贬的柳州司马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反唐。

当时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这次起事写了《讨武檄》。

其中有“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在!……”等词句。

武则天当时是作为太后。

武则天看了这些讨伐武氏家族的檄文,据说汗都下来了,于是她问:“这是谁之所为?”

身边人回禀:“骆宾王”。

太后所:“这都是宰相之过失。人间有如此奇才,而使之流落不用乎!”。

这充分说明武则天喜欢骆宾王的才华。

虽然最终的骆宾王,作为一个替反叛者说话之人,事实上亦不可能得到女皇的重用,但通过这件事,足以反映出武则天求贤若渴的心情。

其实武则天也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在揽括更多的人才。

作为她必然清楚,自己身边多一个,别人身边就少一个。

所以为了搜罗更多的人才,690年(武则天天授元年),武则天就派存抚使十人,到大唐江山各地,遍访名山大川,访求人才。

当时许多落选的士人和乡村教师都被荐举。

虽然后人诟病武则天没有选材的标准。

可是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她就立即废黜,甚至杀戮,务取真材实贤。

这就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大平公主许配给我,这不正是她想了很多的事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