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阁论道(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事实上分为三个独立的宫廷区域。

大明宫的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垒砌,底宽105米左右,城墙拐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城墙厚度,上筑城楼、角楼等木结构建筑。

大明宫皇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

除正门丹凤门有三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一个门道。

明代以后南门为五个,称为“五门”,缪音此后为“午门”。因为杀人都在正午时刻的缘故。

在大明宫皇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外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中轴线上的玄武门。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院落,分别驻有大唐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作为大唐皇朝的执政理政的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

在此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

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

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塬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在殿前护栏处观望,可俯瞰整座长安城。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雄壮的气势。

但是人类自身也有一个毛病。

在秦始皇时代覆灭时,万千宫阙都被事实烧毁,来代替一个朝代的结束,此后的朝代更替,很多古代著名建筑,都被烧毁拆毁殆尽。

这是一小撮人,自身对成果的一种缺乏认识和认知,这毕竟是祖先们在辛勤劳动后,留给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

位于含元殿后,湖面廊道中的兰亭书苑,是距离西北面茂密树林深处,尚方阁400米远的湖心建筑。

这里是皇帝散朝后来这里好一群宠臣喝茶聊天,谈论时局的地方,也是平时批阅奏折的地方。

更是此前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教会武媚娘很多治国之理,执政之道的地方。

因为地处湖心,填出来的一处陆地,这里空气清新,湖畔垂柳,巨大的榕树作为庭院四面的自然苫盖。

看上去整个书院布局犹如盛开的兰花。

也是在李渊时代后,就在这处理国政,把这里的书房挂牌兰亭书苑。有正厅一间,侧室两房,正厅外的院落两边是书库,后面是存放当今文人编撰的典籍和行政书卷档案的所在。

武则天死后,这里已经被后来的君主损毁殆尽,很多房间和亭台并不存在了,湖心唯一保存残留的木结构亭子,作为穿越湖面的临时遮阳栖身之处,其余书房都事实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