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匈奴习俗(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0 字 2022-02-21

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

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王都有分地,逐水草移徙。

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

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这说明匈奴人从这时,开始有了王族和领地世袭的风俗,对军队也有了统一的管理。

这从某种意义上结束了匈奴内部的纷争,加快了大匈奴的发展。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

从出土的文武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所以匈奴人其实系古代,早期的蒙古族人。

《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这就是很明显的说匈奴战士都是使用反曲弓的,弓骑兵。平时时守护牲口放牧的牧民。

弓箭是草原牧民用来打狼群的主要武器。

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

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皮质,木质,或者金属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匈奴骑兵。

从民族信仰来看,匈奴人信奉萨满教。

我们能从电影《蒙古王》看到那些习俗就是萨满教的形式。

匈奴人,五月于笼城祭天地、祖先、鬼神。

匈奴每年都有规定的日子,举行全部部族人集体的祭祀。

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

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

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后来发展为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关于草原人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

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这也是后来的蒙古人,也同样的源用这样的习俗。

匈奴人南下劫掠,也是因为出现草原干旱时期,需要牲口,女人孩子来延续部落的生存需要。

所以我们人类历史学者,军事学家,要想解决所谓的军事争端,不是拿起武器打跑了就彻底安逸。

至少汉武帝之后,长成以北的游牧民问题其实没有根本性的解决。

汉武帝很伟大,是因为他身后的股肱之臣,司马迁,卫青,汲黯等三十几位贤臣的辅佐。

他不过是玩弄权谋的一个政客。

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历史,不就为了看的更清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