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建筑公司的正规化之路(1 / 2)

 可能因为太赶时间,钱韵达老先生和苏辰雨谈妥之后,第二天就立即启程赶回上沪去了,刘宇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留下来了。

不过从这个事来看,苏辰雨这次对刘宇很失望,一个对自己“合作伙伴”都如此不信任、心性评价都如此低的人,苏辰雨心里很不得劲。

这次文昭林看到苏辰雨谈笑之间就将一个四十多岁的出版社主编玩弄在鼓掌之间,不禁暗下大叹这孩子真是出息,比大人还有魄力和手腕。与此同时,他也看到田筱璐在苏家完全不拘束的样子,那点的不服气也消了大半。

这段时间苏辰雨没继续他的“创作”大业,而是在一边帮苏振邦看店,一边在给建筑公司做一个长期的规划。做这个建筑公司的战略规划,对苏辰雨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前世他可是给不少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做过这个活。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从建筑公司成立以来,苏振邦几乎没问过建筑公司的事,这下子赶到年底苏辰雨决定将建筑公司做个大手术。

虽然建筑公司年前的几个月时间接到不少活,钱也赚了不少,可是整体上来说还是农村建筑队的高级形式。要是这么下去,建筑公司就算做大了也仅仅只能在古城县弄腾,再好一点也出不了澎城地界。

苏辰雨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建筑公司指一条明路——一条正规化之路。

当然了,以哲学的眼光来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后世的建筑公司模式生搬硬套上来。所以,苏辰雨要根据建筑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次手术。

首先,苏辰雨要做的是明确一下公司的三个股东之间的股份情况,只有将上层建筑定下来,接下来才好继续进行下面的动作。于是,苏振邦第二天就将文昭林找来了,和苏仲文一起开了个会,目的主要是正式定下来股份。以前,虽然一直都有这个概念,但是却很模糊,这次就是要将其明确化、书面化。

“振邦找你们来的意思应该心里都有数了吧?”苏仲平站在中间人的位置说道:“虽然都是自家人,但是有些事该分清楚还是分清楚,对于这个事都不要客气。仲文你最大,你先说说。”

“这个事吧,我觉得还是按原来定下来的办,那样就很合理。”苏仲文开门见山地说道:“还是振邦占6成,我和昭林各占2成。”

苏仲平看了看埋头抽烟的文昭林说道:“昭林,你说怎么样?”

文昭林狠狠地抽了一口烟,然后将烟蒂弹掉,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地抬起头说道:“我觉得我和小叔的股份有点少了?”

“怎么少了?钱大多是振邦出的,工程也是振邦找的,我感觉还有点多了呢。”苏仲文看了一眼文昭林说道。

“振邦是出了大钱,可是却没从来没管过,出过什么力?”文昭林也横下一条心了,于是直面苏仲文说道。

苏振邦看苏仲文要和文昭林吵起来,于是赶紧说道:“昭林说的也有理,我没什么时间管建筑公司,都是小叔和昭林在忙。那这样吧,我占52,让出8给小叔和昭林。”

“振邦,这个不好吧?”苏仲文说道。

苏振邦摇了摇头,其实苏辰雨早就跟他说过,肯定有人会对他手上的六成份子不满意,所以当时就确定了要让出一些股份来的调子。不过,苏辰雨却定下了一个底线,那就是一定过50,这是基础。

“昭林,你觉得怎么样?”叶云修看了看文昭林说道。

“好。”文昭林虽然还有点不满意,但是也算是达到一个预期目标了。

苏仲平一锤定音地说道:“那就这样了,振邦占52,仲文和昭林各占24。”

三方很快就将这个决定变成了一份协议,正式以纸质文件的形式确定下了建筑公司的股权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