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震慑诸王(下)(1 / 2)

 朱棣点了点。</p>

他却没有像朱高煦想象的那样吃惊,反而十分淡定。</p>

“你宁王叔只比你年长两岁,之前你在北平节制军务时,曾多次在校场的比斗上赢过他,你莫不是看出来他早有异心?”</p>

望着朱高煦,朱棣缓缓说道。</p>

“据孩儿所知,宁王叔麾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而且宁王叔就藩大宁后,曾多次会合边疆诸王叔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而著称。”</p>

朱高煦面露忧虑之色,详细说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p>

“若不是四年前孩儿奉爷爷之命去北平节奏军务,只怕宁王叔如今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已成为本朝诸亲王第一了。如此情形,孩儿怎不顾虑?”</p>

朱棣没有被朱高煦说的话吓到。</p>

他顿了顿,反而解释道:“大宁,遏喜峰口、连接辽镇、接壤宣府,是我大明整个北方防御线的战略要地,凡朝廷举兵出塞征讨北元,必经此地。”</p>

“正因如此,封地在大宁的你宁王叔,也被你爷爷格外重视,特别增强其护卫兵力,除按照亲藩标准拥有三卫兵力外,还额外统帅甲士八万、兵车六千。这便是其兵力之强的缘故。”</p>

朱高煦满脑子疑惑,不明白朱棣为何要提宁王朱权说话。</p>

但他不想因为朱棣的盲目自大,而让朱家子孙为了争夺皇位引发内乱的历史重现。</p>

朱高煦思索再三,决定直言。</p>

他微微仰头望向朱棣,面露肃容道:“爹不担心宁王叔意图不轨,举兵造反么?”</p>

朱棣不屑道:“就凭他?”</p>

实际上,即便号称麾下带甲八万,战车六千,节制朵颜三卫的宁王朱权,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p>

“你别忘了,你宁王叔麾下兵马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巨量粮草,是从何而来?那朵颜三卫,又是什么货色?他凭什么让麾下的人跟着他一起冒险造反?他是认为朝廷软弱可欺,还是俺心慈手软,不敢杀他?”</p>

见朱高煦仍旧没有弄清楚其中利害关系,朱棣不想再浪费口舌,立即发出一连串的反问。</p>

毕竟父子俩所在的偏室距离灵堂不远,万一被人撞见,传了出去,会影响他俩孝子贤孙的影响。</p>

话说出口后,朱棣发觉刚才有些激动,遂缓声补充道:“你不要过虑,对于宗室亲王,俺心中有数。”</p>

朱高煦闻言,如当头棒喝。</p>

首先,宁王麾下兵马吃喝用度,皆由朝廷提供。</p>

而朱棣是奉先皇遗诏光明正大继位的新君,大义所在。</p>

宁王若反叛,仅靠荣华富贵的空洞承诺,很难说动他麾下兵卒。</p>

其次,宁王节制的朵颜三卫,虽然多为骑兵,均骁勇善战,却亦非其私兵。</p>

朵颜三卫乃是由归降大明的兀良哈人组成,具体分为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三个地区,因居住在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最为强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p>

所以,朵颜三卫的兀良哈人饿红了眼,也会纵兵掳劫大明边民,并无节操底线可言,类似后世的雇佣兵,谁给钱替谁卖命。</p>

最后,朱棣在北平当了数十年的燕王,与朵颜三卫的中高层将领多有交集。</p>

若宁王造反,那么在朱棣代表的朝廷与宁王之间,欺软怕硬的朵颜三卫一定会选择投降朝廷。</p>

“既然明白了,还不去速领神机兵,到城外为俺震慑诸王?”</p>

朱棣见朱高煦沉默数息后,面露恍然,便赶紧催促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