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秋万代的耻辱
自知作恶多端的秦桧为了不让自己留下千古骂名,下令禁止士人撰作史书,无耻文人们纷纷迎合。司马光的不肖曾孙司马攸上书,宣称《涑水纪闻》一书不是他曾祖的著作。吏部尚书李光的子孙,将李光的藏书万卷都烧了,以免惹祸。可是有一个名叫曹泳的人,还是告发李光的儿子李孟坚,说他读过父亲所做的私史,却不自首坦白,于是李孟坚被充军,朝中有8人受到牵累,曹泳却升了官。许多文人学士纷纷撰文作诗,歌颂秦桧的功德,称他为“圣相”;若是拿他来和前朝贤相相比,这还不够,必须称之为“元圣”。不管别人赞他如何伟大英明,秦桧都恬不知耻地坦然而受,视为当然。“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宋高宗对秦桧的看法也经过了一个转变过程,在和议之后,秦桧有了不许无故罢相的特权,权力之大,再也无人敢违抗。高宗为表彰秦桧,进封他为太师、魏国公,进而再封秦、魏两国公,妻王氏为韩、魏国夫人,连襁褓中的孙子也穿起了三品朝服,真是权倾一时。高宗晚年,虽然逐渐对秦桧的贪婪奸猾有所察觉,但始终没将他视为罪人。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临死前,高宗加封他为建康郡王,秦熺亦进位少师。秦桧死后,他被谥“忠献”,追赠为“申王”。不过据史载,秦桧死后,赵构私下对亲信说以后不用在膝裤中藏匕首了,可见他还是对秦桧不甚信任。赵构甚至说,对秦桧经历了“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畏桧”的过程。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66岁的秦桧终于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走完罪恶的一生,宋高宗为其神道碑题额,并将调子定得极高:“决策元功,精忠全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皇帝带头将神道碑文写得这样好,但底下却没有人愿意或胆敢为其撰写碑铭,结果碑文就这么一直空着,形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有额无辞的奇特景观。
早在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时候,就已经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上至王公贵族,都对秦桧痛恨不已。群众用面粉捏成秦桧的形象,放入油锅中煎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两条长腿,几百年中人们一直叫它“油炸桧”,这就是后世“油条”的由来。南宋将军孟珙在率军路过秦桧坟墓时,故意驻军于此,让将士在秦桧坟上大小便,人们称其墓为“秽冢”;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关于鞭笞秦桧的小说、笔记和民间传说也特别多,比如著名的“东窗事发”,还有传说京口人邬某游于杭州,见屠猪者把猪毛去后,猪腹有五字“秦桧十世身”云云,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奸臣的切齿痛恨。
秦桧一心想抹去自己罪恶的历史,以此来欺骗天下后世,但现实与他所料想的恰恰相反。一百多年后,南宋王朝终于在元军的铁蹄下化为历史陈迹,新的王朝进入历史中。尽管有华夷之辨的忌讳,但这个少数民族王朝主持编写的《宋史》却首先将秦桧列入了《奸臣传》,将秦桧送到了他在历史上应该去的地方。秦桧也从此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便后来有某些人不断给秦桧翻案,然而史书如铁,人民的口碑如铁,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就是历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