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洛阳风云(四)(1 / 2)

 第126章 洛阳风云(四)

李孝在杨凡离开后,找出自己的记录本,那上面记载了他推算出来的时间。有时间了,李孝让裴寻芳和陈玉她们帮忙,手下的人共同查资料,开始整理时间,把历史上的年号进行整理,列出了完整的列表和后世的公元时间对照。

在这张表上,李孝可以随时查出来这时的年号是历史上哪一年,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为了方便他随时知道历史上有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虽然他不记得历史内容,但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还是能想起来一些历史事件的。就像他最基本知道大唐是公元907年灭亡的,从那时开始中国陷入到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从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以后,李孝只是知道,安史之乱结束后是唐肃宗,再就不知道了。以后的皇帝他能知道的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唐昭宗,那时皇帝换的也快,根本不记得。

当杨凡说是弘道元年的时候,李孝看到那上面标注的时间,公元683年,到907年还有二百多年,那就说此时还是初唐,连中唐都不算。

李治死了,按后世的情况推算,国家领导人出现变化,就是国家最不稳定的时候。自己不就是借着芒松芒赞死,新赞普太小,吐蕃国内不稳的机会成功占领松州以西。北到石梁,西到德格,南到巴塘雅州,这么大块地方,此时宁远军控制的地方已超过十州的地界。

只是这些地区人口稀少,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多万人,一个州的辖区,连两万人都没有。

从松州到巴塘有千里之遥,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几百里没有人烟,这恐怕是李孝最上火的。想发展经济,可没人发展个屁。这又不是后世,有机械,电力,如今一切只能是靠着人力来完成,人口制约了李孝的发展。

手里拿着那张表,李孝打破脑袋再想,李治死了,李显即位,可武则天什么时间把他废的呢?李孝实在想不起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李孝也就不知道。

就在他苦苦冥想的时候,洛阳方面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武则天终于开始发动。这一次她很有把握,裴炎已然告诉她,朝中大臣对李显十分不满,他刚刚登上帝位,不是勤于国政,而是大肆安排官员,很多韦氏的族人鸡犬升天。

哪怕一个扫地的也想弄个县令当当,皇后韦氏虽然出身不低,但是武则天和李治重手打击世家门阀,韦氏也在打击之列,所以家族势力并不强。这回李显当上皇帝,韦氏成为皇后,武则天为了避嫌,加上朝中大臣反对,她退居幕后。李显终于踌躅满志想有一些作为。

可他没有那头脑和才能,提出的很多问题遭到大臣反对。朝中大臣提出的问题他又难以决定,最后还得武则天拍板,为此李显十分不满。统领后宫的韦氏也说了不算,大内皇宫中还是武则天管理,她是太后,皇宫中的事情,韦氏根本插不上手。

在后宫管理上她都不如郭欣,更不如上官婉儿,韦氏如何能心理平衡。和李显一商量,认为朝中无人,重要位置都是先皇留下的老臣,根本不听李显的,剩下的就是太后的人。

韦氏出主意让李显把她父亲韦玄贞弄进三省,当中书令,如此一来就能有人向着皇上。可李显狂傲的一句话让裴炎担心起来,为此找武媚娘,研究最后决定,废掉李显换李贤当皇上。

裴炎把消息和大臣们一商量,无论是郝处俊还是姜恪这些人,全都表示支持李贤回来当皇上,同意太后的决定。有朝中大臣支持,武则天信心满满,再说她十分了解李显是什么人。

本来李显当皇上以后,武则天退居幕后,举行朝会的地方改为武承殿,大朝会还是在麒德殿,一般不是重大的事情都是在武承殿,不再是武则天的紫宸殿。

今天一早在候朝房的大臣们接到通知,朝会在麟德殿举行,除了新皇登基祭祀和颁布重大诏令,一般是不会在麟德殿举行朝会的,大臣们有些明白,有些不明白,但都按着品阶和官位鱼贯进入麟德殿。

李显也在内侍的引导下登上大殿,除了他登基那天,还是第一次在麟德殿举行大朝会,满朝文武三百多人整齐肃穆的站立,大殿上多出来很多金吾卫士兵,让气氛有些紧张。

李显却一点警觉也没有,看着大臣向自己施礼拜见,心中有些得意,毕竟自己是皇帝。和裴炎已然说过,今天他要正式封韦玄贞为中书令,那以后还有谁敢不听自己的。还是自己的皇后说得对,皇帝就应该一言九鼎,有霸气,什么都听大臣的,那还是皇上吗?他说了声免礼,刚想宣韦玄贞上殿。

裴炎站出来:“皇上,太后有懿旨宣布。”

李显愣一下,太后怎么突然上大殿宣旨,这里自己是皇上,问道:“太后有什么旨意?”

裴炎没有回答李显的话,而是展开手里的诏书,宣布道:“太后诏令,从即日起,废皇上为庐陵王。”

“什么?”李显被惊呆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裴爱卿你说什么?”

裴炎根本不回答他的话,而是冷冷的对大殿上的金吾卫士兵说道:“来人,把庐陵王搀扶下来。”

站在大殿上的程务挺一摆手,上来两个士兵一左一右把李显强行拉下来。他并不是太笨的人,这时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大殿上突然多出来这么多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