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谋而后动(2 / 2)

杨凡冷笑一声:“这正是李贤高明的地方,他如果悄悄前来,我们不知道,许王并没造反,他用什么罪名杀王爷?一个没有去流放地诈死的罪名很好摆脱,找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因为这点小事杀许王,天下人如何看?许王当年只有十一岁,还没有到开府的年龄就被流放。连罪名都是少年打架,打伤了周国公,可事实是什么样?皇后不是也公布了贺兰敏之的十大罪状吗?”

“有这些罪名,许王当年就是功劳”杨凡喘口气接着说道:“在这种情况下,皇上不但不赦免许王,还要抓他天理何在?武媚娘派太子来就是让太子认定许王和他抢江山,太子能干吗?所以许王此时不能真的举兵,那样坐实了罪名,必将天下共讨之。如果束手就擒,以武媚娘的狠辣必然先杀许王,理由很多。这才是她高明的地方。”

杨凡这么一说,温周如说道:“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把人撤出刘家集,找一个地方隐藏起来,加快扩军备战。”

李孝也不能不承认杨凡确实头脑过人,这种分析太对了,武则天果然不是好对付的人。如果退出刘家集,那又得很多年才能发展起来。自己这一次行踪暴露,再想躲藏起来已然很难。不扩大地盘招兵买马,一旦再次被围,还得如同丧家之犬一样逃命。如果抗争下去,必然是刀兵四起战火不断。

他不想打仗,就算自己有千百种胜利的方法,他来自后世,思想深处还难以接受。因为个人的利益让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这不是打一架杀几个人,是战争,一场战争。

以后世他一个普通人的出身,很难想象发动一场战争,这才是他犹豫的地方,并不是打不过的问题。

听到几个人的谈话说道:“不用争论了,根据我的了解,太子李贤并非是自愿的,他也是被怀疑的对象。李弘的死就说不清楚,武则……武皇后这也是试探太子的办法。”

他差点把武则天三个字说出来,这时候还没有武则天这个名字,他只好改口说武皇后。

见大家并没注意他的口误,接着说道:“武媚娘是想用这种方法打击李贤。他处理我必然让其他皇子宗亲自危,如果不处理恐怕就会被武媚娘治罪,这应该是一箭双雕之计。

杨凡想不到这点,是他不清楚武则天最后登基称帝,而李孝知道。一听李孝的分析点头:“许王英明,武媚娘果然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那许王更不能束手就擒,那会没命的。“

这一点李孝当然清楚,说道:“各位,你们的心思我明白,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无可厚非。我确实无意当什么皇帝,本来打算等太子登基之后,为你们进身位列朝堂做好准备,但现在看来很难。“

杨凡和刘奇有些不好意思,李孝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这些人保他也无非为了将来有从龙之功,能位列朝堂封妻荫子。李孝这么理解既让他们惭愧,同时又是感激。躬身说道:“王爷,臣等虽有这些心思,但也绝不会背叛,杨凡能做到忠于君王,死于社稷。”

李孝笑笑:“杨先生误会了,我并非这个意思。我想暂时不动,等待李贤太子前来,证明我们并没造反。我为什么诈死逃走,我自有说辞。我不忍心因我个人私欲让天下战火爆发,生灵涂炭。李贤到达之后我会和他谈一谈,想办法解决。“

温同如担心的说:“太子会听你说吗?”

李孝笑笑:“我接触过太子,他那时还是潞王,并不是没头脑的人,杀我对他未必有好处,如果能联合起来他的太子才能当稳当。”

确实是高明的办法,李孝无意争夺天下,如果他反过来帮着太子共同对抗武则天,胜率当然大。毕竟李贤夺取天下名正言顺,武后干政本身就不得人心,牝鸡司晨也是被天下所不容的。

虽然担心李贤不明白,许王有危险,但对于杨凡、刘奇、王胜、温同如来说,得到李孝的重用,和得到李贤的重用是一样的,也就同意李孝的决定。其实并不是李孝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全是为天下百姓想,他从内心深处也是有私心的。

不同意起兵是他没把握,历史并不是这个走向,自己有能力推动历史车轮让他改变方向吗?如果自己公然起兵对抗,历史还是原来的轨迹,那自己小命真就没有了,一点转缓的余地也没有。

李贤既然大张旗鼓,还没出兵就弄得天下皆知,不也就是逼自己逃走吗?一旦逃走罪名坐实,李贤既没有背上杀害兄弟的罪名,也对武则天有交代,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如果是后世,自己可以等着法庭上的审理还自己清白,可这个时代那就别想了,还能指望来一个公平的审判?做梦去吧!他打算不给李贤口实,两个人谈一谈,如果真的实在不行自己再离开。以护卫队的战斗力,李贤五六千人马还挡不住自己。也可以用于警告李贤,别把自己逼急了,留下一段香火情。

几年后他就会被贬巴州,那时他就会明白过来,也会为自己争取一段时间。一旦李贤被废,那也就是李治死的时候,如果那时自己用李贤的名义起兵才会名正言顺,也会得到天下支持。见杨凡他们不反对,也就说道:“一切照旧,不用担心。”

他的话刚说完,从外面丁解元进来:“殿下,刚得到情报,事情出现变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