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章 决战吴淞 二(1 / 2)

 第九八章决战吴淞二

乘兴而来的贝勒爷尼堪也很恼火,他今日抱着毕功于一役的想法,那知高旭只是拿着几千支破枪来迎战,实在是太不自量力。在尼堪身经百战的经验中,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在野战中,凭着火枪阵就想狙击满清的铁骑冲锋。

想想当初的明军,面对骑兵冲锋的压力,布置在阵前的火枪兵总是在射程之外射击,然后就一哄而散。

杀鸡不用牛刀,尼堪自然不屑让他的二千满清铁骑出击,也不想让烂柿子一样的绿营步兵上前纠缠浪费时间,只是索然无味地望着身旁的马喇希一眼,向前挥了挥手,示意马喇希领着一千蒙古骑兵发起冲击。

只要不是直面徐疯子的铁一镇,对于幻想在城野战中以火器取胜的旭卫镇,马喇希是毫无心理压力的。

∶∶∶∶∶∶

旭卫镇以四四制的新式编制建军,一个队由四个什组成,包括队长五十一人,组成基本的线型队列。由四个队组成一哨,二百余人,组成基本的战斗单位。四哨一营,四营一镇,旭卫镇总共有十六个哨,也就是由十六个战斗单位组成。

高旭第一次把旭卫镇拉出城外实战,临战的排兵布阵也颇为保守。他把旭卫镇的战线布置在离外护城河三十米处的城下,置于吴淞守城火炮的射程之内。

高旭在正面展开十二个哨的横队,在南北两翼展开两个哨,与身后的护城河和城墙组成一个长方阵的临战方阵。余下的两个哨作布置在中央作为预备队。

吴淞城原本是嘉靖年间修建的守御千户城,周长大约七百多丈,西面城墙的宽度也大约只有一里左右。旭卫镇正是背靠着这条长约一里的城墙,四个炮兵队的十六门破虏炮在布置在阵前。吴淞城西北和西南二个城角的三堡炮台,则是给旭卫镇的南北二翼提供掩护。

由于铁模铸法使得高氏工坊的火炮铸造速度与质量大大加强,两个月来,吴淞上的那些旧式火炮都运进高氏工坊回炉重铸。现在吴淞城守城炮的主力炮是最大射程四里、有效射程二里的十二磅大破虏炮。就射程而言,大破虏炮的射程只有红夷大炮的一半左右,但胜于机动力强,就算在已经加厚加宽的吴淞城墙上,也能机动一处,集中火力。

对于旭卫镇的初战,高旭把这支精心打造的纯火力部队布置在吴淞城火炮的射程之内,又以在城内虎视眈眈的徐玉扬的铁一镇作为预备军,阵列着让尼堪不屑一顾的单薄的线式队型,开始小心翼翼地拉开了战斗。

对于排队枪毙战术,高旭已神往以久,而今天是第一次身体力行。

∶∶∶∶∶∶

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从离吴淞城以西六里处的清军大营的炮台上响起,那重达数千斤的红夷大炮笨拙地抖动了一下巨大的炮身,喷出一股股浓黑火药浓烟之后,把数十斤的实心铁弹射向空中,挟着让人生畏的尖啸声,砸向六里之外的吴淞城。

高旭听着炮弹飞行的尖啸声时,不由抬起头,望着空中一个红夷大炮的实心弹由远及近地急速而来,猛烈地砸在城墙的外壁上,顿时激起一番飞溅的泥石。炮弹那巨大的动能最终被低矮而又厚实的城墙所吸收,最终滚落在城墙下的人尸横阵的外护城河里,又溅起一片血红色的水幕。

相对于同盟军号称为大破虏的十二磅炮,清军的红夷大炮在射程上保持了压倒性的优势。大破虏炮的有效射程不足二里,而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能达到六七里。当然,红夷大炮是属于攻城重炮,重达二吨左右的炮身,从装卸到射击足足要有二个时辰,要先从炮车上卸下来,挖坑填土,搭个土台上才能用。要不然炮击的后座力立马把炮架震散了。

以高旭看来,明代红夷大炮的威力,虽然没有明代文人所吹嘘的那样一炮之下“十里糜烂”,但这种攻城重炮对传统城墙的破坏力是致命的,这也就是清军入关以来,面对坚城重镇能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种红夷大炮对吴淞城的损害已是无关痛痒,这自然得益于吴淞城的棱堡化。这吴淞城原本是明代的守御千户城,城墙原来高达八米,并有内外护城河,而高旭则是大幅度地削减城墙的高度,填实了内护城河,大大增加了厚度。红夷大炮要想轰塌梯形化、又矮又厚的棱堡型城墙,根本不可能。

但是,列队在西城外,离外护城河三十米的旭卫镇火枪兵们,望着头顶上那呼啸而过的实心炮弹,击在城墙上飞溅的泥石相隔数十米击到他们的身上,仍然让他们脸色有点发白。

高旭抬起头,望着数里之外,敌阵之前,驰骋而来的一千蒙古骑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暗暗对自己道:“这不是玩拿破仑全面战争游戏,这不是演习,这是身经其境的实战。或许一不小心,一支流矢,一颗流弹就要了自己的命……但是,你在,则军心在。……冷静,冷静,高旭,你行的,你既然来自这里,就是因为肩负了这种救亡图存的使命……”

这时,作为旭卫镇的副提督,一直立在高旭身旁的徐鸿,望着四里外蒙古骑兵扬起的灰尘,缓缓地抽出了他的指挥刀,然后对高旭道:“督帅,战斗开始了,请登城观战。”

高旭所立之处,正是西城门下,恰好是旭卫镇背城战线的中心点。按照计划,为了安全,作为同盟军的督帅、同盟会的领袖,高旭应该在城头上观战,而徐鸿则是旭卫镇临战时的实际指挥者。

在高旭的身后,立着一队触目的队伍,那是丹泽尔.华成顿的黑人火枪队。这些黑奴辗转海盗船,历经苦难,既然被高旭善待,他们自然忠心于高旭。

高旭转过头,望着身后吊桥上洞开的西城门,听着旭卫镇战线上军士们一个个凝重的呼吸,摇摇头道:“不。”

高旭知道,要让旭卫镇士兵们真心认同自己的领袖地位,就算没有身先士卒,至少也得浴血与共。

∶∶∶∶∶∶

不得不说,军户出身的徐鸿有着让高旭极为赞赏的军事素质。

他性格坚韧,自少熟读《练兵纪要》之类的兵书,又能结合高旭的火器制胜理论,精于各类军务,绝非高旭这种后世半吊子的伪军事爱好者可比。当然,高旭凭着后来者“高瞻远瞩”的优势,在战略的制定上,由于时代的局限,徐鸿自然无法与高旭相提并论。

但是在战术的执行上,在高旭力所能及的人力资源里,找不到比徐鸿更优秀的人了。对于这次旭卫镇出城野战,直面满清铁骑冲击的战斗,临战的指挥徐鸿完全可以胜任。

既然高旭坚持站在第一线,徐鸿没有再说什么。

高旭什么不用做,他只要站在这里,这对旭卫镇军心的加持是无以伦比的。

高旭看着徐鸿向自己行了一个击胸军礼,然后举起了指挥刀,大声喊道:“旭卫镇,预备!”

徐鸿喊声一落,第一列火枪兵举起他们的自生火铳,作着临战前的准备。

自生火铳是大明国产的燧发枪,这种明末发明的燧发枪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代替旧式的火绳枪。自从七月中旬起,高旭从江阴一回到崇明岛,就急令高氏工坊的主事老拐子加班加点生产,并且倡议用水力钻床、水力锻捶之类的水力机械代替人力,以便提高生产力,但是,由于时间不过三个月,老拐子赶死赶活也只是完成了一千多支带有刺刀的新式自生火铳。

相较于从澳门购买来的西式燧发枪,这国产的自生火铳在射程和火力上有更优良的表现。于是,这批自生火铳就装备在旭卫镇的一千老兵手中,作为临战时的第一列。至于第二、第三、第四列则是装备了质量次之的西式燧发枪。

由于产量的关系,如今在同盟军中,铁一镇罗子牛的一千火枪兵用的还是旧式的火绳枪。

燧发枪比起火绳枪不光在完全系数上,在射击速度上有更好的表现,最重要的是,用火绳枪的火枪兵为了安全,必须相隔一米的距离列队,但燧发枪却能肩并肩站立射击,这大大加强了相同队列内的火力密度。

作为旁观者,又作为局内人,高旭望着旭卫镇这三千支好不容易拉扯起来的枪杆子颇为欣慰。但在火器致胜的战略之中,第一步撕开敌人战线的利器,不是火枪,而是火炮。

∶∶∶∶∶∶

旭卫镇有四个营,每个营下设一个炮兵队。每个炮兵队有四门火炮,一门十二磅的大破虏炮,以及三门六磅的小破虏炮。这次旭卫镇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在城外野战,高旭则是把四个炮兵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炮兵阵地,全部十六门火炮置于阵地前沿。

虽说对于十七世纪的士兵来说,炮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比如用矩度测量距离,用铳规估算射程,用铳尺来达到药弹相称,用星斗来瞄准,需要简易的数学知识。但高旭结合了当初从澳门重金聘来的葡萄牙教官的经验,再加上他自己所知道的初级几何学、弹道知识,编辑了《炮兵操典》。再通过大量的实弹试验,尽可能把火炮的操作傻瓜化。

比如火炮的俯仰装置,在临战时统一固定为五度。炮弹用定装火药,把射程分为几个档距,以一百米为一个档距。每个档距配置相应的定装火药包。比如测定敌人在一千米,用十档距火药,五百米用五档,一百米用一档。用一档火药,就意味着敌人已在近在百米之内,基本上用的是霰弹。

对于十二磅的大破虏炮来说,虽然最大射程将近二千米,有效射程有八、九百米,但在实际训练之中,因为瞄准精度的关系,只有在六百米的距离上,火炮兵的命中率最高。同样的,对于六磅炮的小破虏炮来说,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五、六百米,但命中率精度最好的只是在三百米的距离上。

在实战时,对于骑兵的快速冲锋速度,火炮最多只有二、三发左右的击发时间。大破虏炮在六百米、三百米、一百米左右有击发装填时间,小破虏炮则在三百米、一百米时有击发时间。

所以,实战时,只要炮长确定了射程,下令炮兵装填相应的档距火药,便能实施直瞄炮击。

这关键就在于炮长临战时的射距测量能力。

每一个门火炮配置七到十个炮兵,设置一个炮长,相当于什长,按四四制建军原则,四什归于一队,一营配置一个炮兵队。但这次属于镇级战术,高旭把分属四个营的炮兵队集结在一起,临时设置为一个炮兵营,这利于炮兵队的统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