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 吴淞所城(1 / 2)

 高旭从桃丰坞夜袭成功之后,缴获着千余马匹,以及大量的盔甲器械离开,在史战部水师的接应下,从黄浦江溯江而下,来到吴淞口。23Us.com

在吴淞口至崇明的江面上,驻扎着高老头为首的同盟舰队。那艘俘获的西班牙三级风帆战舰已被任命为“同盟号”,作为高老头的旗舰。另外两艘主力舰分别为史战的“箭鱼号”,以及赵明月的“明月号”。黄蜚部二万水师的溃败,大约有百余艘战船逃出黄浦江,投奔崇明岛,从而大大增强了同盟舰队的实力。

相对南明官军黄蜚、吴志葵部的兵败被俘不同,高旭在桃丰坞夜袭战的胜利,更让建军不久的同盟军声名远扬。就在松江府各地的乡民绝望的时候,桃丰坞的胜利又鼓舞了沉沦的民心。但高旭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心思,桃丰坞夜袭战的胜利最终还是归功于李元胤。

高旭在“同盟号”上拜见了高老头之后,便登陆上岸,来到离江岸不过一里多远的吴淞所城。

随同高旭到吴淞城的有赵天武的海盗支队,邬含蓄的庄丁支队。至于赵明月,则是回到了她的座舰“明月号”,这些日来,她与高旭的关系变得特别异常,她需要躲在自己的窝里冷静一下。当然,像影子一般的高老庄管家老家伙,也一直跟随着高旭。在物资调度、情报获取方面,高旭需要老家伙卓绝的执行力。

来到吴淞所城外,迎接高旭的有提前一天驻入城内的徐鸿的旭卫营、马三炮的工匠支队,此外还有昆山诸生顾炎武、归庄,以及夏完淳兄妹等人。

高旭从江上遥望吴淞所城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其实不应该称之为“城”,而应该称之为“堡垒”。吴淞所城呈四方形,周长七百三十丈,也就是每面城墙大约六百多米长,相当于一里多。

吴淞所城,全名是吴淞口守御千户所城。所谓千户所,自然驻兵只有一千多人,其实是一个沿江要塞型的大兵营。

走近吴淞所城,高旭才发觉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吴淞所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另有西北水关。城墙高达二丈四,并有内、外护城河,内外城河都宽二丈左右,深一丈上下。城头上筑有雉碟将近一千二百余垛,除了四门城楼之外,瞭望台也有九处。进入吴淞所城,其中总兵府、军器局、营房、校场、军仓、鼓楼井然有序。

趁着蒙古旗富喇克塔部的覆灭,以及新降的得力干将李元胤的重伤,使尼堪不得不在上海休整的期间,高旭开始争分夺秒地修缮加强吴淞城的防御。

在火炮时代,那种老式的城墙和城楼已无法抵御火炮的攻击。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凡遇到攻克不下的坚城,只要把红夷大炮运到城下后一番狂轰滥炸之后,那种旧式高大屏障式的城墙也只有倒塌的份,坚固险要如潼关也是一样的下场。

高旭自然知道棱堡这种新体系防御才是真正的固若金汤。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倒想把吴淞城改造成一个棱堡要塞,问题是没有时间。所以,他只有事急从权,将原来的城楼与瞭望台都临时改建成棱堡,收缩易攻不易守的四个城角,又在关键地段加修一些棱堡的外围简易工事和防御工事。

改建棱堡倒不需要砖石,只需土本结构的版筑,因为砖石在火炮的攻击之下不仅容易损毁,而且容易产生跳弹,从而造成更大的杀伤。而夯实的泥土和木头结合起来对实心铁弹的破坏力反而有不错的抵御效果。

棱堡的改建虽然只需土木,但还要大量的人力,幸好,人口稠密的江南从来不缺人力。数个昼夜的拼命赶工,高旭在吴淞城的北、西、南三城门的两旁分别开出二个缺口,再加上四个收缩的城角,修建了十个相对宽阔的棱型炮台。至于东门,因为一里之外便是长江,清军如果从东门进攻,就必须承受江上舰炮的轰击。其实在北门与南门,都在江上舰炮的射程之内,只有西门,才是清军重点进攻之处。

棱型炮台修建完毕之后,就是布置火力。

得不到江面舰队火力支援的西城将是清军的主攻方向,高旭把十数门从江阴运来的缴获自清军的红夷大炮布置在西城的棱型炮台上,另外则是高旭力所能及能搜罗到的的诸如虎蹲炮、小型将军炮、大口径火铳以及火箭之类的火器。还有一部分火炮来自高氏工坊。高旭甚至不顾高老头的捶胸顿足,从他的“同盟号”风帆战舰上拆下二十多门西式舰炮。最终,小小的吴淞所城让高旭布置了近百门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的火炮火箭。

至于火炮手,则是从海盗、工匠中精选出技能精湛者,并由马三炮组建火炮营,管理操作所有的火炮。

除了火炮,还需要火枪。

在江阴,高旭从刘良佐部缴获了大量的火绳枪鸟铳。但高旭急需的是战力更上一层的燧发枪。从西班牙海盗手里,缴获了一千三百多支西式燧发枪,再加上这些日里,高氏工坊出品了近百只燧发式的自生火铳,燧发式火枪总共不足一千五百来支。那毕拐子虽然工艺精湛,但自生火铳的生产进度太慢了,无奈之下,高旭要老家伙派人到澳门,设法向葡萄人买入一批西式燧发枪。

经过城西北的水关,城内外交通自如,物资进出川流不息,毫无乏粮之危。将来清军虽然攻的是面前这个小小的吴淞城,但它通过水路连结崇明岛上五百平方公里、二十多万人口的人力物力。如今清军卷土重来,各地尚存忠义之心的仁人志士们不肯剃发易服,但又无法在陆上立足,只得纷纷从水路逃往崇明躲避兵祸,崇明的人力物力之盛更胜以前。

在加强吴淞城防御的同时,高旭又下令在吴淞城外坚壁清野。以吴淞为中心,方圆数里之内的居民一律迁到崇明岛上,所有的民房尽行焚毁。又在吴淞江、黄浦江上广布哨船,史战的水师随时待命,一旦探到尼堪从上海渡江来攻的消息,就伺机骚扰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