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黄田港大撤退(1 / 2)

 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这是当年王安石巡视江阴黄田港时留下的诗句,说的是黄田港商贸的繁盛。如今的黄田港再也没有海外珠犀,也再不论人间鱼蟹,人们不是为商贸而来,而是为了逃命而去。

早在清廷大军从南京和镇江开出的时候,大凡那些有船有路的又不愿剃易服的就出了港,寻找一住安稳之所。而昨日清军主力已抵达江阴境内,听说将近十万之众。这不是当初常州宗知府派出的三百郡兵,也不是卞之虎的五千前锋人马,而是货真价实的十万大军。南明的广昌伯刘良佐以十万人马不战而降,如今在主子的派遣下,刀剑内向,把屠刀举向了自己的同胞。

人们一边诅咒着花马刘(刘良佐爱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的祖宗十八代,一边寻找着出路。江阴城里的人们想凭着坚城顽抗,也天真地期待援兵。而城外的人们有的避于乡野,有的保卫家乡,但大多数为了寻找活路,打算背井离乡。但是在陆路上,西边的常州人,南边的无锡人,听说都已剃了,降了清。只有义阳王在崇明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凭着逃到岛上的数千南明残兵败将,号称拥兵十万,在江南沿海之地声势极为浩大。所以,只要到了崇明岛,清军就鞭长莫及。

水路便是出路。而黄田港便是水路的起点。

当晚高旭在三官殿打算安排几百只船到黄田港来撤离江阴乡民的消息传出后,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人人皆知。人们连夜向黄田港蜂拥而来。当高旭赶到黄田港的时候已是凌晨时分,港口的里里外外已是人山人海。人人伸着脖子望着长江沿岸,寻找船只的影子。码头上人声嘈杂,唤儿喊娘的,一副末世景象。

高老头的船只还没到,但人们已在码头挤得密不透风,那些地痞们占据了最好的位置,殴打驱赶着那些手无寸铁的乡民。而那些乡绅富户们载着数十上百辎车的家产,指使着家奴使着刀枪要冲出一条到达码头的血路。有些无良的渔贩们,凭着能出江入海的渔船,叫着一个船位一两十两甚至百两不等的价格,大肆地着国难财。在港口之外,有些人一见到那些从别地逃难来的已经被迫剃的乡民就上前围殴,打得那些剃过的难民至死为止。场面混乱,残酷,而又歇斯底里。

高旭皱着眉看着这疯狂的场面。且不说高老头的船还没有来,就是来了也无济于事,到时这些乡民或许为了一个船位而大打出手,血流成河。更不要说清兵闻讯随时会赶来阻挠。

随着高旭来有的徐玉扬为的舍桥附近的三千乡兵,以及何常的一千江阴脚夫营,另外还有这些乡兵和脚夫的一万多家属。至于薛一刀刚是领着二百老卒,以及连夜收编的百名降兵去小石湾。当初那些从常州运来的大部分辎重就藏在小石湾后山上的山洞之中。按高旭的计划,这个小石湾将是一个钉在江阴境内的据点。刚刚经过舍桥大战的那些关宁老卒将在小石湾休整。这些老卒也将是高旭以后与清军周旋的倚仗。

对于薛一刀是如何收编降兵的,高旭起先听了薛一刀的兽兵论之后,他就没有再过问。再说,高旭一夜都在与徐玉扬组织乡兵,也没有时间去过问,更不知小芸娘参加了对降兵的收编过程。看着骑着一匹白马上追随在自己身旁的小芸娘,尽管她一夜无眠,但她除了脸色有丝苍白之外,浑身上下仍然保持着极好的风姿。对于这个可谓心存大志的女人,尽管高旭想着如何敬而远之,但小芸娘一听高旭要到黄田港,她便要跟着来。

高旭要倚仗薛一刀这些关宁老卒的战力,就扔不掉小芸娘这块死死贴在他身上的膏药。从舍桥之战当中,高旭就意识到,以薛一刀这些关宁老卒的心目中的地位来说,小芸娘这个故帅之后就比自己这个名义上的高字营魁还重要。正因为这点,高旭知道无法完全掌握薛一刀这把刀,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效忠。这把刀是握在小芸娘手里的。于是,高旭便有意识地与薛一刀以及小芸娘的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高旭越来越倚仗徐玉扬和何常这些本地人,借着高老头这个便宜老爹的船队,以把当地青壮的家属安全运送到崇明岛为代价,让徐玉扬连夜招募了三千乡兵。再加何常的一千江阴脚夫,高旭要对这四千人的一万多的直属家属负责。而以高老头船队的运力,一天之内,能把这一万多人撤离崇明岛,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任务了,何况这黄田港本来就有的人山人海。

在舍桥卞之虎的两千骑兵全军覆没,除了战场上折损的数百战马,薛一刀带走的三百匹,献给江阴城作战利品的二百匹,余下的差不多有一千来匹。高旭在乡兵和脚夫当中选出会骑马的,组成一个千人骑队,交给徐玉扬统领,作为机动主力。其余的三千乡兵步队则是交给何常,让他维持港口的秩序。

在如今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没有秩序,到时候谁也别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