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高中(1 / 2)

福妻安康 云湘 0 字 2021-09-20

 冷骏飞打算考的武状元,简单来说就是武科举会、殿试选拔出来的全国第一名,同人们常说的文试状元名次并列。

科举制度不仅仅中国历代存有,连岳书瑶穿越到的这个不知名的朝代,也十分推崇以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中颇具影响的一种,而“武科举”则是科举制中冠以“武”事的一个特殊的门类,武科与文科一样三年开考一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汪将军之所以建议冷骏飞上京考武状元,也不是一时兴起给的建议,而是因为冷骏飞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一身本事。原来冷骏飞早在十四岁那一年,就已参加过一次武科举,并凭着一身武艺一路考到了殿试,但最终却因不愿出仕而故意在大殿上掩去自己的才华,将原本可以轻易收入囊中的桂冠拱手让人。

这武科举其实和文科举一样分为四级:一级为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级为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级也就是终极考试———殿试,需会试后取得了武进士资格的人,才有机会参加殿试,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殿试共分三等亦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人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

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而冷骏飞因之前已一路通过童试、乡试和会试,并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即便当时没有通过殿试,此次再去参考也可以直接参加殿试、无需再从头考起。

所以冷骏飞到了京城后直接住到了汪将军的府上,边同他过招边等待殿试的日子到了,冷骏飞在汪将军家里小住了几日后,皇城里便传出殿试开考的时间,再过几日冷骏飞便动身进宫参加殿试。

这个朝代殿试的规格很高,一般是由皇帝亲自主考,也就是说这可能是那些学子和武师第一次真正面对皇帝的机会,很多学子和武师甚至只一睹帝王风采便已脑袋一片空白,更别提在皇帝的威严下从容应考了。

所以这殿试其实有一方面也是想考验学子和武师的胆识,看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天子面前坦然自若的充分展现才华,而皇帝也会当场观察、考校众学子和武师,甚至可能会临时兴起出些新题目来考校他们,所以参加殿试的人必须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考试全程分为一、二、三场来进行,一、二场考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考策论武经,称为“内场”。

具体细分则是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

二场考步射和技勇,步射九发,三中为合格。

而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臂力,一共分为三项: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

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做出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

第三项是拿石蒂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石块呈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石蒂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

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蒂,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蒂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蒂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此举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凡参加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须要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判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三场则是考文、也称为“内场”,相当于现代考完专业课后考文化课,但要求相对会比专业课低些……毕竟朝廷的武状元虽然重在武艺,但却也绝不允许武状元目不识丁。

最后考“内场”时,其实除了考文外,还会被要求当场耍一套拳法或刀法等,算是当着天子和文武百官的面献艺、意在考应试者的胆色,也算是以武艺来向大家证明、前面那两场技艺考试自己没有浑水摸鱼,证明自己是有真材实料才能杀入内场考第三场,更甚至有时候皇上看中某一位应试者,会让一同观看的武将军出手同他们切磋一番。

冷骏飞因之前已考过一次,所以这次殿试整个过程一点都没有感到慌张,弓、刀、石三项都轻轻松松的取得了头号成绩,顺顺利利的进入内场。

冷骏飞虽自幼习武,但该读的书却也是一点都没落下,所以内场考文一点都没把他给难倒,考完文他还大大方方的在皇上以及诸位大臣面前、耍了一套咏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