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大选前奏,党派改组(1 / 2)

 ps: 第二更!求保底月票!</p>

己未年,史载:其时民国经济繁荣、大兴土木,百姓收入增长、安居乐业;工业蓬勃发展,当年钢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为保民族安危,陆海空大元帅江渝强化国防,海陆空三军兵力增至五百余万,预示民国走向世界大国舞台,步入争霸世界之开端。</p>

这场军事大调整在计划出来后,立即拉开了序幕。</p>

各地立即开始征召新兵入伍,参军报名十分踊跃。</p>

中华民国军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入伍后学习文化知识和民族主义思想,对同胞有良好的自身品德。</p>

退伍士兵找工作非常容易,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抢着要这些退伍兵,他们退伍后当工人多是从事收入高的技术工种。</p>

加上这些年来驱逐洋人、开疆扩土,军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崇高。几乎所有热血青年,都十分崇拜军人。</p>

很多年轻人都想参军,可惜没门路。</p>

中华民国之前的征兵主要是在农村展开,因为农村的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因此江渝希望更多的农村年轻人能够进入部队受到文化教育。</p>

如今城镇化进展十分快速,很多劳动人口转移到了城镇,因此这次征兵,也开始在城镇征兵。</p>

主力也变成了在校生,同时也有农村的青年。</p>

这意味着,中华民国陆军的文化水平开始增长,但军队依旧是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农村青年的教育基地。</p>

</p>

过去。国防军及大量的生产兵团的组建,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年受到了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p>

同时农村青年也在生产兵团当中学到了‘机械化农业’技术,退伍后很多转职去开农机。或者自己去经营农场。</p>

也有很多生产兵团退伍兵当了工人。</p>

国防军和生产兵团使这些农村青年增长了眼界,同时拥有了走出了农村的底气,他们很多都成为城镇化人口。</p>

还有许多农村士兵通过自身努力,被送入淮安军校学习,最终成为了军官。</p>

农村青年除了参军,大部分都被强制性要求进入夜校、成人学校学习文化,虽然文化程度学出来不是很高。但起码能认字,能看报,有了自我学习更多知识的能力。</p>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青年基本上都扫盲了一遍,大大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文化水平。</p>

此时很多农村青年已经进入城市,进入工地,走出了穷困的农村。</p>

城镇化脚步。也见证了中华民国的发展历程。</p>

农村的学生。也都进入城镇学校学习。全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未受过教育的农村青年可以征召了。</p>

如今征召的主力就是学生兵。</p>

这一年,中华民国有近两百万学生兵入伍,学生兵尽管不如农村兵能吃苦,但在文化上有优势。</p>

同时中华民国的教育体系不是教育少爷兵的地方,学生们的意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p>

在军事设备越来越先进的中华民国海陆空三军,文化兵需求量也是不断增多的。这些学生兵入伍,也加强了作战能力。</p>

军工厂也开始运转。各种军事装备的仓库也都打开,这次扩军搬空了这些库存。各部队的军官配置名单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p>

中华民国的这次军事扩编、改制。也牵动了世界的神经。</p>

协约国大感紧张,中华民国的陆军扩军程度虽然不大,然而一旦到了战争时期,却能够快速的动员起上千万的军队。</p>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五百万正规军?</p>

哪个国家在和平时期可以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规模?</p>

昔日也就是俄国能够勉强相比,但是俄国也没有五百万大军。战争时期,再动员一倍军力,那就是上千万啊!</p>

现在的欧洲,能够抵挡上千万大军吗?</p>

看起来很悬。</p>

协约国现在后悔莫及,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想要遏制中国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p>

打倒了一个同盟国,可是却出现了更加恐怖的敌人,这让协约国迫切的想要结束这场战争。</p>

这显然,暂时是做不到的。</p>

特别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此时看到他们谋划的世界大战,出现了如此不可控制的变数,更是后悔不已。</p>

“早知道会这样,就应该在1911年坚决镇压中国革命,让中国长期处于满清统治之下。”</p>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p>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中国人是否意图参战,而且会加入哪一方。这些该死的中国人,他们的承诺就像是放屁一样,把我们耍了一次又一次。”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咒骂道。</p>

罗斯吃啊尔德财团此时不得不承认当初的重大失误。</p>

他们不应该借十亿英镑给中国人,现在已经变成了养虎为患。</p>

如今中国垄断资本,已经在大肆向外扩张了。成为了继容克财团之后又一个对罗斯柴尔德财团的金融商业王国造成巨大冲击的对手。</p>

尽管现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财富看上去比中国民族资本集团还要多,但财富是可以创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