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大发战争财的准备(1 / 2)

 () 山东潍坊!</p>

此地如今乃是华东国防军的军事重地,驻扎着三个师的兵力。</p>

三天前,华东第一师、第二师也开赴潍坊,潍坊兵力以上升至五个甲种师,兵力十万人。</p>

郊区外的军营靶场,只见士兵们正频繁的进行打靶训练。</p>

然而他们手上的步枪却变成了03式步枪(M1加兰德)。..</p>

杨洪飞、李守镜等人正聚集在靶场上,手里各自拿着一把新式步枪,对着靶子啪啪啪啪的把八发子弹都打了出去。</p>

“这种步枪shè速很快,jīng准xìng也很优良,绝对是一种好枪。”杨洪飞陈赞道,李守镜也把子弹打了出去,然后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好枪,在战场上光凭步兵火力就能对使用拉栓式步枪的敌人进行火力压制了,但对子弹的消耗又要加大了。”</p>

“我们国防军从来不缺弹药。”杨洪飞笑道,弹药补给也是国防军的一大底气,此时中国的弹药生产技术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只有德国拥有同样的技术,但德国的技术也已经部分落后于中国了。</p>

冲压技术的使用,使弹药生产成本降低了许多,使得当初壬子年中俄战争时期,俄国人面对中**队像不要钱一般的向他们倾泻弹药,让他们看得目瞪口呆。..</p>

“第一批新式步枪十万支,装备五个师是绰绰有余了。大帅突然把新式步枪发下来,估计过不了多久山东得打上一仗了。”</p>

“谁让rì本不消停。如果rì本真敢窥视山东,必然要让他们撞到铁板上来。”杨洪飞冷笑道。</p>

“输自然不可能会输,毕竟我们是本土作战。后方支援又多,光是拼消耗rì本就拼不过我们。问题在于,我们要以何种程度的代价去赢得这场战争。”李守镜看出了关键所在。</p>

……</p>

1914年8月,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中国铁路的修建速度遭到了一定的阻碍,因为钢铁进口被打断了。</p>

这一年中国修了大量铁路,而自身的钢铁产量此时只勉强扩充到了150万吨的程度。3万多公里的铁路,150万吨钢材根本不够。</p>

所以这一年中国进口了大量钢铁,甚至其他很多行业都要进口钢铁。</p>

不过铁路的大量修建。为开采铁矿创造了基础条件。</p>

钢铁产量的提升,最大的难题不在于钢铁厂,而在于铁矿石的开采规模。毕竟钢铁厂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还是比较容易建设的。</p>

此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技术。加上了有自主建设钢铁厂的经验。建设钢铁厂的周期也大幅度减少。</p>

而铁矿石的产量却不是那么容易提上去了,把铁矿石挖出来后,你怎么运到钢铁厂呢?</p>

用汽车?</p>

那是扯淡!</p>

只有铁路、轮船!</p>

相比之下,轮船的运费还更低。</p>

不过之前江渝一直没有大力发展进口铁矿石的钢铁出口路线,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旦爆发,铁矿石又能去哪里进口?</p>

到时候那些靠进口铁矿石的钢铁厂岂不是全废掉了?</p>

这种靠进口铁矿石发展钢铁行业的模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倒是可以大力发展,但此时却是不行。</p>

而自己开采铁矿石。并非是一个大矿场就能支撑起整个局面的。</p>

例如一个储量为100万吨的矿场,不可能两年就挖光吧!那不仅在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结果使用寿命却只有两年!</p>

一个100万吨储量的矿场,起码要分成20年来开采,那么每年只开采5万吨铁矿石,这样一来只需要建设一个年开采5万吨的设施,就能够使用20年。</p>

相比之下,自然是计划使用20年的更合理、明智。</p>

而马鞍山铁矿、邢台、邯郸等地的铁矿虽然已经进入大力开采的阶段,但也都是计划开采模式,所以铁矿石产量不足以使钢铁产量迅速增长。</p>

当铁路连通全国各省之后,等于说全国各省的大型铁矿都能够进行开采,只要专门修一条重载铁路就行了。</p>

而铁路沿线的小铁矿同样能够进行开采,如此一来铁矿石的产量就将急剧增长,从而拉动钢铁产量急剧增长。</p>

还好江渝有所准备,提前囤积了大量钢轨,当然这些钢轨并非是为了囤积卖钱的。</p>

这些钢轨确保了这一年中国疯狂修建三万多公里铁路所需的物质基础。</p>

而此时中国铁路股票的泡沫,已经达到了一个疯狂的程度,那些倒卖股票的家伙为此大发特发,拿着钱在繁华的大上海花天酒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