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亳州鏖战-1(2 / 2)

却说贤杰也对攻城作了安排,令龙彪攻西门、张忠攻东门、高家兄弟攻北门,自己率领大军攻南门。

败报传到长安,太宗又坐不住了,这一日又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太宗道:“众位爱卿,如今北番未平,秦元帅不能班师,南方吴元帅又剿贼失利,连同大将宇文虎、江道成、李林皆被围亳州城,这如何是好?”

众大臣纷纷表示要加大剿贼力度,再组建征伐大军,讨平逆贼,以解亳州之围。魏征却力排众议道:“臣以为,征讨并非上策,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实不宜再大动干戈;况我国财力、物力匮乏,难以支持南北两场战争。臣以为,当前应实行北征南抚之策,即集中全力平定北番叛乱,而对杨贤杰宜以招安慰抚为上。”

臣相房玄龄、杜如晦也赞同魏征的意见,认为“招安为上”。太宗准奏,决定派遣使者往亳州招安。

这时,逆军攻打亳州已经半月有余。

亳州,皖北重镇,本是三国时曹操的故里,城墙高厚,易守难攻,更兼城下有一古隐兵道,相传为曹操所建,双道并行、纵横交错、贯穿全城,可隐数十万兵马于其中,而外人若不得其入口,根本就攻之不进。吴忠孝等盘踞于此,自然是将隐兵道又大加改进,可从军营直通到城上,攻守极为便利。

逆军别无他法,唯有架着云梯强攻,然而唐军拼死顽抗,逆军苦攻半月,毫无进展,反而死伤甚众。

这一日,贤杰依旧在帐中召集众将议事。忽然探马来报,说是江东强人卢定国联络十七家山寇共五万多人正在攻打马嘴山、小石城和信州。贤杰不由大惊,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有毛贼来抄他后路。马嘴山等地若失,那也就等于失去了根据地,没有了根据地,就等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无根浮萍……

虽然贤杰派了大将龙颜、华氏兄弟、齐大召和李安生防守这三处地方,贤杰仍担心他们守不住。

这时又有探报说,附近各州唐军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增援亳州。

贤杰乃向军师请计道:“狄公可有妙计应对当前的局面?”狄公摸着山羊胡子沉吟半天,方才嚅嚅开言:“山贼易退,但大唐的江山难撼呀,如今我军围城已有半月,仍未能打破亳州,届时唐朝的各路援军一到,我军必将又陷入重围。不若先退兵,守住马嘴山、小石城、信州三地,待实力雄厚时再图大唐江山。”

贤杰未及话,单铁勇颇不服气道:“军师此话欠妥,目前我军拥兵二十万之众,何谓实力不雄厚?你说打不下亳州,看我明天只消一战,定然拿下亳州,杀尽唐兵!”

军师只是摇头:“目下我军虽号称有二十万,其实大部分是投降的唐兵,我军若打得顺时,他们还会跟我们走,稍有挫折,只怕就很难说。”

贤杰道:“老百姓当兵,为的是能有一口饱饭吃罢了,未必在乎身上的号衣是姓‘唐’还是姓‘逆’吧?”

军师还是摇头:“大唐建国已近二十年,根基实已渐牢,‘唐’字也早已深入老百姓心中。在百姓心里,大唐的份量恐怕还是要比大逆重点……”

单铁勇道:“军师此言,无非是想拾掇大哥打退堂鼓!想我单铁勇,父亲死在唐王手里,我与唐王是势不两立!我单铁勇甘愿立军令状,明日不拿下亳州,就以死谢罪!”

贤杰其实也不太赞同军师的说法,但又不好明说出来,当下伸出大拇指夸奖道:“好!单兄弟有志气!狄公,明天还仗再试试看吧,能胜最好不过;不能胜,那就收兵回马嘴山!”

次日,战鼓震天,无数逆军士卒呐喊着从四面向亳州城起猛攻。亳州城就象摇曳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快要被进攻的浪潮给淹没了……

天空中也乌云翻滚,似有一场风雨即将来临,远处的天边则传来一阵阵闷雷声,仿佛和这响彻云宵的战鼓声相呼应!

秋风起,漫天黄叶纷卷,天地更加萧杀……

亳州南门外,单铁勇一马当先冲到城下,令军士架起云梯,将一口大刀片含在口中,沿着云梯“嗖嗖”往城上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