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点鸳鸯谱(求月初保底月票)(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对于兰德斯科奇四个,亚历山大就没那么客气了,连留在书房的保克尔也算被殃及的池鱼,着实经历了一场比最强的台风都可怕一万倍的“精神洗礼”!</p>

亚历山大不是只一味暴跳如雷进行咒骂的官僚,十几分钟的再教育,四个随员脑袋里的那根弦该知道往哪绷:内务人民委员甚至没一句话语调过高,但就是让书房内的其他人深感压力——处高位者,特别是身处亚历山大这个位置的掌权者,给旁人的压力是可怕的,对于这个危险分子,也只有斯大林、加里宁和林俊对其能没有精神负担的对待。</p>

这么些年,亚历山大已完全成为一名在苏维埃内部纪律管理上能同当年叶诺夫相提并论的掌权者,甚至比叶诺夫还要出色,将内务部整的比“肃反”高峰时还要办事高效而严谨。这次针对林俊的突发事件,虽然斯大林是让他到茹科夫给林俊敲敲警钟,其实更多的是给亚历山大自己的脑袋上上弦!</p>

谁的责任最大?不是四个倒霉蛋,也不是林俊,而是亚历山大!</p>

莫斯科有德国的间谍网,这明的就是扇了亚历山大狠狠一个耳光——昨晚他可是一夜都在内务部总部,中间两次到了特别审讯室,看看到底是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搞间谍活动。</p>

对于四个倒霉蛋,亚历山大心里有种想把他们塞进地狱的冲动,但也想抱着亲几口,有点矛盾的心态:如果不是眼睛尖地像猎鹰、“契卡”训练出来的精英偶然中发觉了那个美国人的异常,而且处置得当,这个间谍网可能还会存在下去。</p>

那就会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也许他们无法获得苏联的高层机密,但如果在红场来次自杀性刺杀,那就不是拿着玩的了!</p>

所有在莫斯科的外国人驻地都被严密监视着,但内务部这会也做不到随时监视每一个外国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不是兰德斯科奇等人,也许到了战争结束,那两个商务代表都会是莫斯科外贸和外交委员会的座上宾。</p>

危险,极度危险!</p>

德国人这会在全世界似乎都有自己的情报网,按照俘虏的供述,在“肃反”中在苏联境内,德国间谍网和白俄间谍系统几乎是彻底被摧毁,对于苏联的情况,德国高层似乎可怜到了只能靠每天航空送到的《真理报》去研判。这是俘虏从上峰的只言片语和自己的观察中得到的讯息。</p>

白俄间谍网一直敌视苏维埃政府,也广为各大国利用,包括成为第三帝国的工具。但“肃反”让整个苏联境内的白俄间谍网土崩瓦解,这会德国人不得不想法在占领区重新招募人员,特别是那些西部加盟共和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更是其利用的重点,重新试图对苏维埃进行渗透。</p>

那样的渗透显然效果有限,速度也慢的可怜,不过德国人还有一招:希特勒上台后,特别是二战开始之后,在第三帝国的号召下,大量原先移居在世界各地的德侨返回德国——重新强大起来的德国让他们骨子里的德意志民族意识崛起、血液沸腾!</p>

这股移民潮给了德国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很多是各行业中的翘楚、人才。</p>

但并不是什么人都拖家带口回德国定居,有部分德侨并没有返回德国,因为他们在原来定居的国家能为第三帝国做更多的事,发挥的能量更大!</p>

在美国就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早就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触手深入到军、政、商等方方面面,有些甚至除了自己家人,身边的同事朋友根本就不了解他们骨子里还是德意志人,将其看做和自己一样的美国人。对于这一批人,第三帝国并不要他们返回德国,而是在那里留下来,在国外能做的更多。</p>

就这样,德国间谍堂而皇之的到了莫斯科,说着一口子美式英语,一手拿着美国护照,另一只手夹着贸易文件,成了受莫斯科欢迎的商贸代表。除了隔一长段时间回趟美国,都成了莫斯科的“常住户口”和贸易部门的常客,甚至还有不少苏联朋友。</p>

害人呀!今天就有不少同美国商务代表有过接触的人被“请”到了内务部进行甄别,只能算他们运气不好。亚历山大主观里都认为那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好同志、没有问题,不过部分重要岗位是绝不能再用他们了,大部分接受甄别之后的人只能去些辅助岗位发挥余热——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体现,没办法。</p>

接下来各国在莫斯科的代表们日子就要过的拘谨了,日常生活工作将会受到更严密的监视,大概出行到苏维埃饭店吃饭都会有人盯着。</p>

亚历山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