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布劳希奇的困境(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1941年11月8日,东普鲁士德国东线大本营‘狼穴’,作战室里希特勒刚一脸阴沉的听完戈林关于空袭莫斯科的报告。</p>

这会作室里的重量级人物还有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总长威廉-凯特尔元帅、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p>

三个陆军的将领并不是“一条线”,但这会完全处于统一战线,因为接下来谁都明白戈林这个目中无人的胖子该倒霉了!</p>

果然不出所料,希特勒用他标准化的歇斯底里怒吼足足“轰炸”了戈林10分钟!作为陆军将领,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希特勒的怒火并不能解决实际上的问题,但能当面见证戈林这个目中无人的胖子吃瘪,怎么说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p>

当然,所有人都不能将心里的想法挂在脸上——凯特尔微微低头,似乎在研究作战室中间的大型沙盘;约德尔一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怒气冲天的希特勒身上,一会又将眼神瞄向身边墙上的作地图;陆军总司令更干脆:两眼发呆,天晓得心思飞哪去了!?</p>

这是次作战会议,但戈林不得不向元首汇报昨天空袭行动的失败,因为希特勒已经知道秃鹰们可说是一败涂地!</p>

阿尔弗雷德-约德,199年8 月被破格提升为第三帝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少将军衔)。从那是开始,约德尔成为希特勒在军事作战方面的主要顾问之一,直接参与策划德军的各项侵略扩张计划和行动。在纳粹进攻挪威、丹麦和南斯拉夫的战争中,约德尔起到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1940—1941年,他是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的主要炮制者之一,并签发了该计划。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签发了有关屠杀苏军战俘的军令,对德军早已存在的屠杀战俘的暴行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p>

威廉-凯特尔,这会在德军高级将领中就享有“走狗”的绰号,这是因他对希特勒俯首贴耳,心领意会而得名。</p>

苏德战争开始后,凯特尔的指挥机构把一些战役中个别将领成功的临时措施当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希特勒只进不退的公式去代替灵活和负责任的指挥,代替利用空间和交替实施进攻和防御的原来陆军总参谋部充满活力的那种巧妙行动,而且越来越信奉这一公式。</p>

凯特尔几乎完全否认军队退却是为了恢复行动自由或节约兵力的一种作战手段,他的战略观点简直染上了希特勒的病态特征,他已经渐渐习惯于元首永远也不会犯错误的神话,他信奉元首的直觉,不顾一切地保持对元首的信赖,从心里感到希特勒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帅”,这不是一般的阿谀奉承,他已被希特勒的魔力所降伏——正因为如此,他现在是身边那个注意力不集中的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在军队中最主要的“敌人”之一!</p>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他从不敢对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决心提出疑问,尽管入侵苏联将导致可怕的两线战争。当希特勒指示陆军进行“无情的种族战争”、要求就地枪决苏军政治干部时,曾有几位军官要求希劳希奇提出抗议,布劳希奇则拒绝去冒激怒元首的风险。</p>

其实早在今年春季,布劳希奇与希特勒之间就进攻苏联的问题发生过意见分歧:结果是,这位元帅不仅要和红军作战,还要同希特勒的偏执做斗争!可怜的是布劳希奇的口才完全不像他的军事才能那样出色,完全不是希特勒的对手,这决定了他只能听元首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