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老天是盟友(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1941年的春天体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去冬并没有9年那个冬天那样冷,但春天的气息似乎迟迟不愿降临苏联的土地——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平原上,都已经是四月中旬积雪却都还没有完全融化。</p>

上千年的战争证明俄罗斯的冬天是不适合进行大的军事行动的,但寒冷在俄罗斯并不是最糟糕的天气,在这片土地上让人抓狂的泥泞季节才是最让人讨厌的时候。</p>

林俊知道41年的春天雪会融化的特别晚,冬天却降临的特别的早——在苏联行军打仗,称职的统帅得先去问问气象专家的意见。</p>

历史的进程让希特勒选择在41年进攻苏联,显然老天爷就在和他过去不去,没给德国足够的时间——要是换成40年或4年,至少德军能少过几天烂泥坑里打滚和冰天雪地里跋涉的日子。</p>

在苏联东部的泥泞季节里行军打仗简直就是噩梦,季节性泛滥的洪水加上泥浆翻腾的道路,就算是步骑兵部队都会步履维艰,机械化部队基本寸步难行。苏联讲究的是大规模纵深推进,希特勒要的是闪电战,要想一开始就给对手最大的打击,双方都得老老实实的等着初夏的到来。</p>

相对德国,苏联还是有些优势的,至少军队这么多年都是在这样的季节循环里过来的,适应性比习惯了德国本土气候和阳光灿烂的法国战线的德军强得多。德国人部署在波兰东部的驻军去年倒是尝到了一点东欧泥泞的滋味,窝在驻地和城市不出来都感觉到了烂泥的可怕,希特勒不可能会在土地变得足够坚实前就大举进攻。</p>

天气给了苏联机会,林俊知道今年东欧大地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泥泞——六月下旬,就是在六月中旬那些道路都还是“一塌糊涂”。</p>

6月号,林俊不会等到这一天的到来,至少波兰的道路情况会比乌克兰的好一些。德军不会在六月中旬之前发起全面进攻,除非他们愿意陷在烂泥里同驻守在坚固、干燥工事里的红军展开大战。</p>

原定的进攻时间是在五月,这也是把季节性因素考虑进去的结果,但看目前的情况,这个时间需要往后推:糟糕的天气就是红军的盟友,斯大林已经问过林俊的意思——最晚在6月15日之前,红军将向西进军。</p>

、、、、、</p>

敖德萨机场,林俊站在高高的塔台上注视西方,出击机群即将抵达。</p>

远远的听见发动机轰鸣的声音,塔台已经同波雷宁的机群取得联系,轰炸机一架接一架的降落在跑道上,一会之后两侧巨大的停机坪上就停满了DB-轰炸机。护航的拉格机群已经飞远,它们的机场在几十公里之外,天上只有几架刚才起飞担任巡逻任务的战斗机继续在盘旋。</p>

林俊走下塔台,一身飞行服的波雷宁夹着航图册快步走过来,在林俊身前“啪”的一个立正:“元帅同志,突袭机群圆满完成任务,目标基本被摧毁。”</p>

</p>

林俊回礼后紧紧地握了握部下的手:“干的好!”转头对附近正走下飞机的飞行员们高声喊:“干得好,同志们!苏维埃祖国为你们敢到骄傲!”</p>

机场上响起震天的“乌拉”欢呼声,一阵接一阵。</p>

“请允许我向您介绍初步的统计情况。”波雷宁没进作战室就打开了自己的航图册,上面标注了多个红色的点点叉叉。</p>

林俊也急于知道空袭的效果,点了点头。</p>

“1家炼油厂完全被摧毁,其它目标的毁伤率接近百分之四十。”</p>

“德国佬要没油了!”林俊很高兴——今天边境上的地面进攻也很顺利,两个主力师在两个小时内就打垮了两个罗马尼亚边防团,拔掉了罗马尼亚在普鲁特河上的两个重要渡口要塞;在乌克兰方向,边防军占领了东喀尔巴阡山上的几个罗马尼亚哨所,遏住了三处山口通道。</p>

这时古谢夫跑过来:“元帅同志,基什尼奥夫(基希讷乌)电话,南部机场来的。”</p>

“我猜是摩尔达维亚(摩尔多瓦)的那些俯冲轰炸机还想去油田区一趟。”边往通讯室走边和身边的波雷宁说。</p>

果然,电话是那个波尔宾团长来的:他的轰炸团和护航战斗机正在做再次出击的准备,请求对那些分散的目标再次攻击,乘着德国空军还来不及进驻油田区和罗马尼亚人忙着灭火的功夫再给它们狠狠一击!</p>

“你还有多少飞机?还需要多久才能出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