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复杂的环境(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5年底曾经计划在8年中旬左右再开工两艘“苏联”级战列舰,但从战列舰实际建造反应出来的困难与巨大的财力资源消耗,导致中央政治局与最高苏维埃决定暂时推迟后续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全力保障“苏联”号和“红色乌克兰”号的按期完工。</p>

对于中央的决定,奥尔洛夫只能服从,虽然司令员同志对这个结果十分遗憾,但大炮巨舰主义的第一支持者斯大林都觉得暂时需要将主要力量放在陆军建设上,他还能再说什么?再说两艘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已经足够让这位红海军司令底气十足。</p>

“奥尔洛夫同志,我看我们可以适量加大潜艇部队的建设投入,消耗不大但取得效果可能会物超所值。”林俊这是再给奥尔洛夫提个醒:“要是在潜艇上加个通气管,舰艇部队的战斗力可能会有大的提高。”</p>

“通气管?”</p>

晚餐餐桌上的谈话将是另一场“海军技术革命”的起点,林俊要服务员同志弄了一刀白纸和笔,向司令员同志介绍起现在还根本没有的潜艇通气管技术。</p>

林俊没进过潜艇,对于它结构的了解也完全出自手头装备部的图纸和前世的军事杂志和影视剧,通气管的工作原理只是了解个原理,长什么样、构造到底如何一概不知。但就是这么个“潜艇盲”提出的“通气管”理论已经足够奥尔洛夫思考一阵:“安德烈,如果这个理论可行,潜艇作战时被发现的机率将大大降低,特别是能降低被水面与空中反潜力量发现的概率。”</p>

“应该可行,只不过需要海军的设计师同志去试验了才知道。”</p>

原理和新思路他不缺,但到底怎么干林俊可没什么建设性的建议。</p>

“明天我从找个潜艇设计的专家来,这方面我也不怎么在行,到时候你指导一下,我再让下面同志去做论证。”</p>

“明天我可能没时间,还急着要去关注其它两种新式战斗机的研制进展情况,要不放在后天?”</p>

“呵呵,我就是让他们今天派人过来,到莫斯科也是明天下午的事,不急,到时候我再联系你。”</p>

红海军潜艇部队最大的基地是在列宁格勒,设计师不是随叫随到的,林俊把这点给忘了。</p>

历史上二战时苏联潜艇部队表现一般,这和战争的主角是陆战和苏联先天的地理原因有关,而被陆地分割的各海军舰队里的潜艇部队在各自狭小的作战海域内作战,就像一群关在小屋子里摔跤的运动员,敌我双方都施展不开。</p>

历史上在二战中红海军陆基航空兵曾经取得过巨大战果,因为对手的舰队也陷在这个尴尬里,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占便宜。林俊不指望一个技术革新就能改变红海军目前的现状,只希望能取得技术上的部分领先,而在日后的海战中占据先机。前年“白俄罗斯”号训练航母竣工后就将母港从列宁格勒转到北部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因为在芬兰湾这个小池塘里它根本施展不开,换母港时都有大量它国的军舰和飞机“护航观摩”,要是留在波罗的海舰队,估计每次训练都不用自己派出护航舰,光芬兰人的“观光舰队”的就足够了。</p>

原本按照奥尔洛夫的意见是将“白俄罗斯”号放到黑海,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这三道关口就放在那,一旦和西边开战,航母将会彻底成为小池塘里的小金鱼。以阿尔汉格尔斯克为基地,虽然冬季会受到北部浮冰的影响,但至少不用看别人的脸色。</p>

将来大战爆发,按照林俊的计划是新式航母和战列舰基本都放到白海,战列舰将在必要的时候支援北部战线陆军作战,而航母只不过作为白海一线的“浮动机场”——这很浪费,但没有更好的选择。放在西部其它海区必然会成为敌方陆基航空兵的眼中钉肉中刺,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部队不是吃素的,而且在那几个池塘里也没有航母大展拳脚的机会。要想施展,至少也要在地中海这个“大池塘”,那就需要英国在那里的港口做基地,但英国人会同意和配合吗?林俊都懒得去想这个可能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