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炸弹对刺刀4(1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197年9月7日下午4时,步兵第三十二师二团接防张鼓峰。接防后,苏军官兵们在修筑野战工事的同时,加强给该团的师属工兵营开始在山峰上构筑半永固守备工事。</p>

伊万诺夫的工兵排并没有随同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其它部队一同撤离,现在需要他们将上午构建的雷场排除——以第一条战壕为基准,排除80米范围内的所有爆炸物,并协同步兵二团的工兵部队,将新的雷场往前方推进一百米。</p>

新到的苏军部队齐装满员、斗志昂扬,而在他们身后波谢特至诺沃基耶夫斯科耶(现在的克腊斯基诺)和诺沃基耶夫斯科耶——汗西——格雷切的公路上,运输后勤物资的车队源源不断。另一边步兵第四十师只在沙草峰上留下一个加强营,其他部队与第三十二师二团一部开始在张鼓峰和沙草峰一线,根据地形条件构筑阵地。</p>

苏军的阵地不再是一战时期的那种密密麻麻的堑壕,而是以多个筑垒区域为基础构筑交叉火力覆盖的防线——这是最新式的战术构思所决定的,因为苏军的战术已经不是那种老式的以堑壕为基础的阵地战,而是在有装甲突击力量为基础条件下作战。当然这还不能和后世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立体推进相提并论,要是让林俊的话来说就是:只能算个防守反击。</p>

三公里多长的防线,如果以一个满员师外加一个步兵团的兵力来一字排开防守,兵力当然是足够的,甚至可以说密度极大,但还是现在的这种防守态势更有效,也更有攻击性。</p>

在两峰之间靠近张鼓峰一侧的一片树林里,埋伏有步兵四十师师属装甲营的三十九辆BT-5和T-6M19坦克。在这些坦克的边上,静静的停着9辆BA-6型重型装甲汽车——这些装甲突击力量将是苏军的一只强有力的铁拳。</p>

为了彻底摧毁日军的突击力量(也就是让日军在几天时间内无法组织像样的进攻。),当天下午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机群再次出击,共有0架轰炸机和18架战斗机在入夜前再次轰炸了洪仪里地区的日军目标。</p>

8日上午十时,林俊在步兵第师师长别尔扎林上校的陪同下登上了张鼓峰。他是昨夜与安东诺夫和四十师师长巴扎罗夫师长一起飞抵乌苏里斯克的。当天视察了当地的空军部队后,今天天还没亮就与赶到乌苏里斯克的别尔扎林上校,加上前往诺沃基耶夫斯科耶指挥部队的巴扎罗夫上校一同前往前线。</p>

哈巴罗夫斯克的布柳赫尔元帅和航空兵司令员安东诺夫对林俊视察一线的决定无能为力,只能按着他的意思办。</p>

“我又不会去拼刺刀,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会比和上万名苏军战士在一起更安全的?!再说我只是想去看看那些小日本到底长得怎么样,下午就回乌苏里斯克。”对于安东诺夫善意的劝阻,林俊是这么回答的。</p>

他真的是想到一线看看那些被击毙的日军的样子——以前只是在空军“打过招呼”,都没看清。如果呆在乌苏里斯克,那最多就是帮安东诺夫出出主意,而安东诺夫有非常高的指挥才能,没自己在边上指手画脚可能干的更出色。</p>

视察一线的林俊和平时有些不同,没穿他的那身独一无二的197式高级军服,而是向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机要参谋借了套制服,连军装上的少校军衔都没换。没带红旗军刀,勋章也都留在乌苏里斯克房间衣橱里的制服上,武装带上也就别了支托卡洛夫手枪——怎么看也就是个普通的苏联少校军官。</p>

当今天上午林俊这身行头出现在两名师长面前时,两个上校都有点愣神。</p>

“我只是到阵地上去看看,要是让对面的狙击手瞄上了可不好,据说那些小日本打冷枪的本事一流。”林俊随口说。</p>

别尔扎林和巴扎罗夫不会对林俊穿少校制服的举动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当然,如果是其他人因为害怕敌人的冷枪而改穿低级军官的制服,保不准有人会向上头报告。但是这个安德烈是谁?!——他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就是他想穿件红军战士(这个“战士”是军衔的概念)的制服也由着他。</p>

两个师长这时才想到:安德烈同志要真的像平时那样的行头出现在阵地上,而前方的树丛里又隐藏有日军观察哨或狙击手——换成自己是日本人,如果有这么个显眼的目标出现在自己步枪的有效射程内,就是有再大危险也要把这个目标消灭掉。</p>

林俊的随从们更不会对首长的穿着有什么看法,他们很清楚安德烈同志有多么勇敢和重要。再说林俊曾和他们说过:“永远不要在敌我情况复杂的地区向我敬礼,我可不想稀里糊涂的挨枪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