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嘉兰日报(2 / 2)

然后还有日常开销、赈灾开销、以及每年例行的设施维护,一来二去,大部分执事府到了年底一看,便发现自己还是没有闲钱去添补新的海魂。

这时候黄江就会非常庆幸自己当初与商盟的合作了,要不是有了嘉钢这个钱袋子,恐怕现在黄江都很难维持三座岛屿的防御了,更别提将紫罗兰三岛收入囊中。

工业化不可能嘴上说说的,黄江需要让这些工厂主们知道现在的嘉兰领事是支持这件事情的。那么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报纸。

而且……嘉兰日报还寄托了黄江为民开智的野心的,在这个刚刚步入现代文明的世界,民众的思维很多都停留在旧时代,那个贵族老爷就是天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从来都仅仅是机器的变革,到了深处,往往都是思想的变革。如果百姓还处于那种封建社会中的思想,那么就算有了再好的机器,工业化也是不可能推行下去了。

为了让大部分的嘉兰人都能够看懂嘉兰日报,黄江成立报社的时候便将通俗作为报纸文字的最重要指标,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文字,因为它不是一份面向贵族与中产的报纸,语言要尽可能的浅显,所用的词汇怎么简单就怎么来,照顾大量词汇量不够的人群。

当然,光是通俗易懂是不够了,大部分的工人是不关心这种领地大事的,黄江也没指望靠着报道来改变民众的固有思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

写故事啦。

这时,放映机才刚刚从爱默生的实验室出生,印象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到来。联邦人的娱乐已经不能用匮乏来形容了,一年到头,普通人除了难得几次能够看到的马戏团表演之外,其他的娱乐几乎就是没有。

黄江非常清楚文化输出的能力,所以专门聘请了一帮写手在日报的副刊中连载一系列的故事。他倒是想过自己亲自上马的,但是成为文抄公的前提就是……他得记得这些小说啊,很显然,黄江完全没有那个记忆力,最多也就能够说出个故事的大纲来,想想自己干瘪的笔墨,倒还不如干脆利落地让下面的人去鼓弄吧,免得丢人现眼。

这时的人还非常的朴实,一旦他们被故事吸引而购买了报纸,那么他们一定不会浪费这一笔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前面的文字看完,至于看进去多少,黄江不敢保证,但是这种事情很快便会形成一个习惯。

当人们习惯了从报纸上获取信息之后,黄江接下里的一系列操作就容易很多了。动员、号召什么的早也不需要找乡贤一家一家去拉人了,一份报道下来,就会有大量的人前来报名。

黄江如此的选择使得郁金香领在未来几年中形成了一道非常诡异的纸媒风景线。

郁金香最权威的新闻报纸是《肯纳家族轶事》,而最娱乐的报纸是《嘉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