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让父皇下旨募捐,和乞讨有何分别(1 / 2)

 李建成被李渊点名,猛的一惊,浑身冒冷汗。</p>

他可不是傻瓜。</p>

陇右道那边的灾情,非常严重。</p>

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表对陇右道的看法,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挖坑。</p>

可眼下,李渊让他发言,他也不得不憋出几个屁来。</p>

只见李建成红着脸,身子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嗫嚅道:</p>

“陇右道这些年的光景不好,基本上都是靠着朝廷的救济才活下来的。依儿臣所见,朝廷应该加大对陇右道的扶持力度,加派粮食过去,稳定民心,同时也彰显父皇您的仁爱之德。”</p>

</p>

“此外,儿臣愿意捐出粮食两千斤, 以尽绵薄之力。”</p>

更好的办法,他李建成自然是想不到的。</p>

但历朝历代以来,闹饥荒的地方,都是靠朝廷赈济来度过难关的。</p>

故而,李建成适才所言,也不是拍着脑袋乱说的,而是有着靠得住的科学依据。</p>

并且,他还豪气地当场捐出两千斤粮食,当场显示了自己心系天下的那一面。</p>

这样一来,想必李渊对他的答案,定是非常满意的。</p>

而一些支持李建成的大臣们,见到太子发言之后,也纷纷跟着附和,表示自己愿意捐粮捐钱,各种拍起李建成的马屁来。</p>

“在这种艰难的时刻,太子愿意捐出粮食两千斤,可谓心系天下苍生,忠君爱民的典范,老臣实在是非常感动。皇上,老臣愿意跟随太子,捐出粮食两千斤。”</p>

“陇右道的灾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老臣也愿意为灾民们尽一份心。”</p>

“老臣捐粮食五千斤,布匹五百匹!”</p>

“老臣家里有一个油坊,老程愿意追随太子,捐油五百斤。”</p>

……</p>

李建成听到他的属下们纷纷表态,心中更是激动不已。</p>

好家伙。</p>

这才眨眼的功夫,他李建成就为陇右道的灾民们,募集到了几万斤粮食,若干布匹、钱财还有各种物资。</p>

想必,父皇一定很高兴的吧?</p>

嘿嘿!</p>

就在李建成得意洋洋,等着李渊对他进行表扬的时候。</p>

李渊的脸色,却更加地晦暗。</p>

太子刚才说的这些,这特么不是废话么?</p>

如果只是单纯地给陇右道加派赈济粮,他李渊能想不到?</p>

慷他李渊自己之慨的事情,还需要他李建成来教他做?</p>

现在的问题是,他李渊就算是想派发赈济粮,也得有才行啊!</p>

这几年,边境地区,外族时常来犯。</p>

大唐内部,也并不太平,隔三差五就有一些小喽啰占山为王,想一举推翻他李渊的统治。</p>

面对里里外外搞事的这些家伙,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理。</p>

要维稳,就要派兵出去。</p>

一派兵出去,就要花钱。</p>

兵将们自然不能饿着肚子上阵,打战的时候,自然需要大量粮草。</p>

去年,突厥那边又来进犯,从去年十月底,一直打到今年开春,边境的战火这才平息下来。</p>

大唐好不容易有了两个月的喘息时间,可谁知遇到了旱灾。</p>

开春至今,一滴雨都没见过,长安这边的粮食收成,基本上也都黄了。</p>

……</p>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里面的粮食,也仅仅只够维持长安的民众日常所需。</p>

说白了,他李渊,也是没有粮食再赈济出去了。</p>

故而,他才在今天的早朝上,提出这个问题,想看看众大臣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p>

可谁知,他才将问题一抛出,大臣们顿时缄默,闭紧了嘴巴。</p>

无奈之下,李渊就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李建成身上。</p>

李建成这些年,没少在陇右道那边征战,他对陇右道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李渊也期待着从李建成这里,听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p>

但让李渊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建成一开口,便是废话连篇。</p>

还有什么捐钱捐钱捐油娟布……</p>

陇右道几十万灾民,就太子以及这几个大臣捐的这点东西,能干个啥?</p>

玛德,这些酒囊饭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