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帝王心思(1 / 2)

 会试,已经成为了现在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这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春闱。</p>

而且这也是大明的第一次南北榜,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分列两榜,这也是此前的一些科举居然再次发生了。大明的南北榜出现了,第一次正式取士。</p>

所有士子在应天府应试,统一阅卷,统一划线,统一录取,尽量平等取士,实际上却是按省分配录取比例。当然这也是过渡,以后的话南北榜很有可能就是北平和应天府两个考场了。</p>

</p>

历史上南北榜之争不独只发生在明朝,宋朝也有。</p>

北宋时的南北榜就搞得很厉害,名臣寇准是正宗北方人士,当过宰相,当过主考,是个在历史上很正面的人物,但他主考科举,特别不公正,明目张胆地搞地域歧视。</p>

北方出将,南方出相。其实,在宋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没南方什么事。北宋的时候,也确实有故意抬高北方人,打压南方人的事情。</p>

而到了大明,情况其实比较复杂。最表明的就是大明初定,北方在异族的统治下太久了。本来民心还未完全收复不说,也包括大明确实需要收拢民心,读书人这个群体的作用也就体现了一些。</p>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打压南方读书人。</p>

大明开国初的时候,淮西集团多为武勋。刘伯温为首的,那就是浙东文人集团了。而现在呢,朝堂上的南方文官明显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这样一个讲究乡党的年代,这不是好事。</p>

也是因为南方的文官集团做大的时候,有排除‘异己’的趋势,这就不能忍了。</p>

元代搞等级制,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南人最下。而很多人都觉得北方王气盛,南方文气盛,所以南人渐渐从中国历史的舞台升起。人才分布的格局,也确实是南多北少,南重北轻。</p>

这不是好现象,这也是朱允煐一门心思搞出来南北榜的原因。</p>

这一科给了南方士子九十人的名额,北方士子三十人的名额。看似是对北方读书人极度不公平,但是如果让他们凭借着真材实料来,大明的这些北方士子很有可能一个中进士的都没有。</p>

老朱闲不住,带着小小朱来到了武英殿,“英儿,你这可不成啊,你皇帝!”</p>

朱允煐就愣了一下,十分不解。</p>

看到孙儿傻乎乎的样子,老朱气道,“你不就是想要打压一下衍圣公吗?!这好办啊,北方士子没有闹事,你就推一把。南方的士子要是跟着闹起来,咱就给事情闹的天下皆知。”</p>

“这么办成吗?”朱允煐笑着站起身,扶着老朱坐下,“这也太不体面了!”</p>

老朱满不在乎,是真心不在乎,“要咱说,小心点就成,让锦衣卫去煽风点火就好。就算有人察觉了,咱就是不认,他们能这么着?!”</p>

“是这个道理,这些读书人太老实了。”朱允煐都有些恨铁不成钢了,没好气的说道,“忙着去拜乡党、送名录、文章,怎么就没看到咱都公布了这一次会试只取一百二十人?!北方士子只有三十人,他们早该闹起来了!”</p>

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朱允煐还是比较谨慎的。准备取一百二十贡生,这也就是进士。至于副榜,可以去国子监,这算得一个出身,只是比起很多读书人的追求,还是有些差距的。</p>

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来了,这个家伙的名字有点晦气。只不过对于谐音梗,朱允煐也就认了。爹娘给的名字,他也就不好改了。至于王承恩,那是特殊情况,他毕竟是依附于朱允煐的。</p>

宋忠的压力有点大,面对此前就一直效忠的朱允煐,宋忠就不敢马虎大意。他这样做脏事的人,其实比起寻常人更加了解他效忠的主子。宋忠显然也明白,他的这个主子虽然没有特别大仁孝、宽厚的名声,但是总体来说也没有人说他的主子刻薄等等。</p>

只是这绝对就是表现,宋忠知道他的主子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的主子手段脏起来,不逊色于现在的太上皇。要知道刚开始效忠还是皇太孙的主子时,朱允煐可就是十五六岁。</p>

即使是在这样的年代很多男子也早熟,但是那些狠辣和心机,那种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淡漠、刻薄,真的不逊色现在的太上皇。</p>

老朱笑眯眯的坐在龙椅上,朱允煐则说道,“那些士子们都入京了,可曾有什么怨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