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目标,南方(1 / 2)

 募兵,其实募的不是兵,而是人。目的也不是戍边,而是开发。</p>

在姜云枫的印象中,南方一直都是富庶、发达的代名词,鱼米之乡之类的称呼数不胜数。</p>

但现实是那都是以后的事情。</p>

在华夏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南方的印象都是蛮荒,是瘴气,是浓密的山林,而不是后世那个享誉天下的鱼米之乡。</p>

如今的南方是真的不发达,也不富庶。</p>

以西汉为例,粮食大部分都出自于北方。</p>

或许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即便是不说杂交水稻这种逆天的东西,在足够南的地方稻谷是能做到一年两收甚至是三收的,怎么能说粮食大部分都是北方的功劳呢?</p>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这个时代的南方开发的程度太低了,能一年两收甚至是三收的稻谷在价格上要远远高于小麦和大豆就是一项辅证。</p>

所以,姜云枫在心中升起了开发江南的想法。</p>

“丞相,这戍边之兵业已募集到了足够的数量,为何还要募兵?”</p>

闻声转身,姜云枫和田千秋对上了视线。</p>

“说是募兵,但实际上是屯边。”</p>

“屯边?”田千秋的不解之色更甚。“先帝才罢黜屯边之策几年,丞相先前也说过如今我大汉海内虚耗,正是要与民休息的时候,为何又要再兴这屯边之举?”</p>

“这屯的是边,但却并不是匈奴的边。”姜云枫摆了摆手,示意田千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自己开始解释了起来。</p>

“自古以来,这粮食向来都是稻谷贵、麦菽贱,这是因为稻谷生长于南方,地处偏远且种植量少,而麦菽种植于北方,田多量大。”</p>

“其实田奏曹可能不知道,在交趾那边,稻谷一年可以收获三次。”</p>

“所以本相所说的屯边既是屯边,但却又不是屯边。”</p>

“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很是适宜粮食的种植,但却因为山深林密瘴气四起的原因鲜少有人,所以本相准备召集百姓向南方转移。”</p>

“这……”田千秋也有些愣神,他没经历过这种事情,一时之间说不出来姜云枫是对还是错。</p>

</p>

交趾那边稻谷一年三熟,这他倒是听说过,不仅是他,很多朝臣都听说过,但当初包括刘彻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太过在意,因为太远了,不值得。</p>

“那丞相如何能让百姓们前往南方呢?还要以仙粮为引吗?丞相先前虽然说过就募兵之事所需的仙粮今年就可集齐,但若是加上了这屯边之举怕是不够吧?”</p>

“的确是不够,但本相自一开始就没打算以此为引。”</p>

“那……”田千秋哑然,他猜不出姜云枫能把百姓们引到南方的筹码是什么。</p>

“丁赋和租税。”</p>

“这……怕是不妥。”霍光也站了起来,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p>

“丁赋和租税是大汉的根基,若是此举使得大量的百姓迁居南方,那么我大汉的税收势必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一项明智的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