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有一个算一个,全不放过(1 / 2)

 林安然从荷包里掏出银票,三张一千两面额的银票,足有三千两银子!</p>

整个封家看上去也不像是有三千两家底的人家啊!</p>

林安然是真的被封晟惊讶到了。</p>

封晟不急不缓,解释一句:“是我从小到大攒的,如今你们家被一把火烧掉了,在镇上租铺子租宅子全是花销,反正我现在用不上这些钱,你便拿着用吧!”</p>

林安然奇怪地盯着封晟:“你说这银子是伯娘他们给你的,你攒起来的?”</p>

封晟点点头,神情十分淡定,丝毫看不出慌乱。</p>

“若是我没记错,伯父在私塾教书,一年的收入也不足二十两银子吧,伯母和封颂姐她们也只能做点绣活补贴家用,根本没什么收入,他们哪来那么多钱给你攒着?”</p>

封晟欲言又止,看着林安然较真的模样,道:“总之这笔钱是我攒的,不是什么来路不明的钱财,你放心用便是!”</p>

林安然将荷包送还给封晟。</p>

“你不说清楚,我才不用,再说了,我家现在也用不上这银子,区区一个余家我们家还不足为惧!”</p>

“那你就帮我保管,什么时候能用上,再用也不迟!”</p>

封晟说着,又将荷包塞给林安然软乎乎地小手里。</p>

林安然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封晟,见他不想说,便不勉强,直接将荷包揣进怀里,然后转过身不想搭理封晟。</p>

封晟见状,嘴角微微上扬。</p>

这小丫头生气起来还挺可爱。</p>

不过这笔钱的来历,他暂时不打算说出来,以后小丫头知道肯定会理解他。</p>

此时,林安知他们几个人从后院回来,打断了两个人沉默的氛围。</p>

林安业兴奋道:“封晟,日后你来我家就有地方住了,还有书房给我们温书用,这下子我们回来就能安静文温书,专心背考来年的县试了!”</p>

林安然竖着耳朵听了过后,好奇的看向林安业他们。</p>

“三哥,你们来年就要下场了吗?”</p>

林安业点头,回答道:“是啊,本来去年准备下场的,封先生也觉得我们可以试试,总结一下县试的经验,只不过封晟去年被砸伤了手,只能等到这一次的县试了!”</p>

林安然又打量了一眼封晟,惊叹一句:“你们不过十来岁,就打算下场,是不是太早了?”</p>

</p>

林安业闻言一笑,解释道:“私塾里好些人去年都下场了,只有经过这种考试才能知道自己的水平所在和不足,本来都是小考,早些考过了也好挣到秀才功名,不然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还读什么书?!”</p>

北燕国的科考制度,和林安然所了解的有些相似。</p>

只不过北燕国科考内容更活泛一些,并非死记硬背的八股文时代,北燕国重策论轻诗赋,考生共要考法令算数以及书法文才和策论五样,可以说策论程文是中不中举的关键之处。</p>

学子们上了私塾还不够,还需要考得秀才功名,秀才功名又要经历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关都过了才由本省学政宣布发红榜单告示众人。</p>

当然,考上了秀才还不够,那才刚刚一只脚踏入了科考的大门,秀才们要继续苦读,然后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考上进士功名,光宗耀祖。</p>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顺利,场场考试都轻松过关。</p>

有些人考了一辈子还只是个童生,甚至连秀才功名都得不到,可以说,科举考试难度非常大。</p>

如今封晟才十岁,林安业十三岁,两个人这么年幼就急着要下场,林安然才会如此惊讶。</p>

封晟瞧着林安然那模样,道:“你放心吧,县试是来年二月,我和安业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温书备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