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何须生入玉门关(求银票)(1 / 2)

 陆天行微微一笑,问道:“陆某可否请教孙老侍郎一个问题?”</p>

孙承宗拱手道:“侯爷请问便是。”</p>

陆天行问道:“若家国有难,孙老侍郎是否愿意率领全家老小以身赴死?”</p>

孙承宗不假思索地答道:“老夫,在所不辞!”</p>

陆天行又问道:“说句不中听的话,如若只是螳臂当车,老大人是否依然愿意呢?”</p>

这次,孙承宗思量了片刻,但还是正色道:“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没有大明,何以为家?无论是何等情形,孙氏满门,也依然会以身报国!”</p>

陆天行叹了口气,拱手道:“老大人着实让人佩服。”说完,上前一步,对孙承宗附耳悄声道:“如果大明真的走到了那一日,还请老侍郎能为孙家留下一点骨血。”</p>

《明史》、《高阳县志》、《初学集》上皆有记载:崇祯十一年十一月,清军大局进攻,已然赋闲在家,时年七十六岁的孙承宗亲率全城军民守城,然终究因寡不敌众而城破自尽,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尽数战死,孙家上下百余人,全部遇难。</p>

陆天行往日里每每读到这段历史,既为孙氏满门的忠义而感动,又对孙家就此断后的境遇而感到黯然神伤,故而此时方才如此相劝于孙承宗。</p>

孙承宗不由一怔,随即摇头笑道:“侯爷的好意,老夫感怀于心,然而若当真到了那一日,就算孙家有后,又何以为家呢?”</p>

陆天行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得暗自叹了口气,对孙承宗拱手致敬后便走到了王承恩身前,叮嘱道:“王公公,如果日后形势不对,你便早些出宫避祸去吧。”</p>

历史上的王承恩,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心甘情愿地追随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然而站在陆天行身前的这个王承恩,满心都是如何报答对其有救命之恩的思恩侯,因此闻言后毫不迟疑地躬身应道:“小奴遵命。”</p>

陆天行点了点头,笑道:“甚好。”说罢,又对众人拱手道:“今日一别,不知日后还能否再有缘相见,诸位大人,且请珍重!”</p>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泪水,终究还是在洪承畴等人的眼眶中不住地打转,就连与陆天行交往不密、年纪古稀的孙承宗,竟也感到鼻子有些酸了……</p>

然而,余人还未来得及告别,满身酒气的吴孟明就已急叫道:“侯爷怎地这般厚此薄彼,您对旁人都再三叮嘱,为何对我老吴却只字不言?”</p>

陆天行笑道:“人家尽管喝了酒,然而却还是清醒得很,哪里似你这般烂醉,即便我说了甚么,酒醒后你又如何能记得?老吴,你先莫走了,喝碗醒酒汤再走吧。”</p>

</p>

吴孟明这才转怒为喜,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道:“如此才好。”</p>

陆天行与洪承畴等人一一道别后,这才拉着吴孟明走回了书房,并挥手吩咐道:“尔等且先退下吧。”</p>

就在仆从侍女退出去,将房门关上的刹那间,醉意也从吴孟明的面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了。</p>

吴孟明骤然起身,走到门边听了片刻,确认无人偷听后,方才笑着走了回来,道:“卑职的这点心思,当真是瞒不过侯爷。”</p>

陆天行指了指他,笑着斥责道:“你呀,明知道有些话不能说,却非要假借酒意说将出来,这又是何必呢。”</p>

吴孟明笑道:“侯爷知道,卑职历来便是这个脾气,皇上待您不公,卑职早就对此感到愤愤不已,平素里将不快憋在心里许久,今日若不假借醉酒讲出,卑职可就当真要被憋死了。”</p>

陆天行叹道:“若我还在朝中,自然还可将你保住,然而我就要离开京城了,如今的皇上,也变得越发的天威难测了。”说到这里,陆天行不由无奈地摇了摇头。</p>

吴孟明连连挥动着蒲扇般的大手,笑道:“侯爷莫要为卑职担忧,今日之事若当真为皇上所知,大不了就罢了我的官,再不成,将老吴的脑袋也摘了去便是。但若是让我眼见侯爷遭遇不公却视若无睹,缄口不言,那还不如将我杀了来得痛快。”</p>